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探访北京财神博物馆:馆长自嘲门票钱不够交电费(1)

2016-05-18 01:25:05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探访北京财神博物馆:馆长自嘲门票钱不够交电费

中新网北京5月18日电(上官云)曾有人说,民间遗留的“老物件”是另一种“史书”,真实反映了过去的民俗文化。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记者探访了位于北京南锣鼓巷雨儿胡同的“北京财神”老物件博物馆,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物品:小商贩用的响器、黄包车上的脚铃……该馆馆长、老物件收藏家阿龙说,迄今为止,自己收藏了30余万件老物件,这里展出的只是很少一部分,“我们的门票只卖3块钱,收入连电费都不够。但是,未来我还想再开民俗博物馆,把藏品展示给大家。也希望能得到社会各界支持”。

阿龙在“北京财神”老物件博物馆内接受采访。

阿龙在“北京财神”老物件博物馆内接受采访。

四十余年“淘”到超过30万件“老物件”

阿龙原名宋振忠,在“北京财神”约200平米的空间内,陈列着他的各类藏品,每位参观者都可以随意触摸。阿龙说,这是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接触到民俗文化,“总‘供’在展柜里,大家就只能走马观花看一眼”。

算起来,阿龙从事收藏已经有四十余年的时间,积累了30余万件“老物件”。他常说,是母亲把自己带入了收藏这个行当,“那时我不过十几岁,一直特别喜欢收藏这些东西”。

阿龙的老物件五花八门,有北京市过去使用的粮票、油票,也有号称当年慈禧请客专用的请帖;既有做女红所需的绕线板,也有各式帽子、挎包、两千六百多个胡同门牌……甚至门口还放着两扇木质窗户。

为了寻找心仪的老物件,阿龙曾经半夜三点起床,扛着筢子到别人家拆房的废墟上捡砖雕。他说,别人眼里的破砖头,但却可能是自己的宝贝,“这些年,我骑着自行车、电动车跑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到现在还会拿着小棍儿,去垃圾堆扒拉人家拆房丢掉的老物件”。

“粗粗一算,买这些东西,到现在得花了约五千万人民币了。”阿龙说,现在自己没有银行存款,兜里经常只装着几十块钱,“但我始终觉得,我收藏的这些东西是不可估量的文化财富”。

阿龙的博物馆内陈设的一些老物件生活用具

阿龙的博物馆内陈设的一些老物件生活用具

“八不语”与“脚铃”的故事

旧日,老北京一年四季都有吆喝声,生动风趣,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对此亦有过描述。但也有些买卖不吆喝,而是用“响器”来唤起顾客的注意,统称“八不语”。

“说白了,就是以前走街串巷卖东西用的。行医人手拿‘串铃’、卖药人手里拿着‘指铃’等。”阿龙进屋拿出好几件东西,质地有木头的,也有金属的,其中有形似两根铁条烧结而成的器具,是旧时剃头师傅用的“唤头”,“过去老北京人听见不同的声音,就能分辨出外边来得什么人”。

有趣的是,阿龙手里还存留着两副“冰盏儿”,为过去胡同里卖冷饮、干果的小贩的专用响器。“冰盏儿”其实就是两个直径三四寸的小铜碗,食指夹在中间,上下一掂,发出清脆悦耳的铜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