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著名艺术家杨之光病逝 享年86岁(1)

2016-05-15 03:06:58   金羊网-新快报    参与评论()人

昨日,新快报记者据多处可靠消息源证实,中国国家画院院士、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最高奖“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名艺术家杨之光当天在广州病逝,享年86岁。

新快报记者 韩帮文 周国屏

2010年获广东省文艺终身成就奖

杨之光于1930年生于上海,原籍广东揭西。1949年师从岭南画派高剑父。1950年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接受徐悲鸿、叶浅予、董希文等老师指 导。1953年毕业后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历任教授、系主任、美术学院副院长。2010年,杨之光获首届广东省文艺终身成就奖。

美术史学家迟轲曾这样评价杨之光:“师从高剑父的杨之光,走的是徐悲鸿的路,深受蒋兆和的影响,绝对是中国画人物画的一流画家。”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杨之光在绘画领域探索不止,坚持每日速写和创作,以“借鉴古洋寻我法,平生最忌食残羹”为终身座右铭。

创作于1954年的《一辈子第一回》是杨之光里程碑式的作品,在该作品中,他第一次用新国画样式记录人民选举。

晚年,他又独创性地用没骨法塑造场面宏大的人物群像《九八英雄颂》。

晚年曾将重要作品和手稿全捐出

杨之光晚年把自己的重要作品及4000多件手稿、文献悉数捐献给各大公立美术馆,无私而慷慨地为后人保存了他一生的艺术成果。去年10月15日,在广州美 术学院美术馆及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的“扬时代之光——杨之光艺术研究展”展出了杨之光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半个多世纪的作品、手稿、文献共1000多 件,展现他严谨、创新的艺术探索历程,以及他为广东美术教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杨之光是构建新中国人物画教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在广州美术学院数十年的教学生涯里,杨之光为美术界培养出一批著名画家,包括林墉、陈永锵、陈振国、梁汝洁等。他的学生们将杨之光的审美情趣、价值理念、创作技法不断发展,使之生生不息。

回顾杨之光走过的艺术人生,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表示,杨之光几乎在每个不同时代都有划时代作品的出现,而且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紧密相关:“他的笔墨语言与造型的结合达到了一个非常自然融合的境界。他创造了和时代进程紧密相连的视觉语言系统。”

画语录

①先学走路,再学跑步。先求准,再求变。先做到能“似”,再进一步追求“不似之似”的更高境界。

②变形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传神达意。探求不脱离精神实质的“不似”是为了更“似”。齐白石主张作画要在“似与不似之间”,就是这个意思。我极不 赞成游离了对象的精神实质去玩弄所谓变形的游戏。以前有人笼统地把明清的文人画指责为笔墨游戏,未免有些偏激。当前某些画的变形变得谁也看不懂,这才是真 正的游戏。我始终信奉《文心雕龙》中的两句话:“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这是画家极好的座右铭。

③在我学画的经历中,书法、篆刻、音乐、文学、戏剧……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好处,而且我愈来愈感到这些方面的修养太重要了。画国画,也可以说是在画修养。

回放

  “我希望年轻一代戒骄戒躁 沉下心来做学问”

此前,新快报记者曾多次采访杨之光,记录了诸多他的关于艺术、人生与社会的独到见解。现撷取部分文字重新刊发,以怀念先生德艺双馨的风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