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李克强就业观(5)

2016-03-05 07:53:52   中国政府网    参与评论()人

他曾公开表态:“为了增加就业,增加人民的收入,政府会坚定不移地支持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业态的发展。”

一个更为明确的信号是:2015年3月,“互联网 ”和“新产业、新业态”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说,我很愿意为网购、快递和带动的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做广告。因为它极大地带动了就业,创造了就业的岗位。

在当年的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在回答新京报记者“是否网购”的提问时透露,他最近在网上买过几本书。“书名不便说,避免有做广告之嫌。但是我很愿意为网购、快递和带动的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做广告。因为它极大地带动了就业,创造了就业的岗位,而且刺激了消费。”

2016年初,这些依托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新产业被李克强总理更为清晰地界定为“新经济”。

“中国经济发展到当前这一阶段,传统动能的上升幅度已经有限,但新经济、新动能却正在蓬勃兴起。这对我们是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他说,“现在我国‘新经济’的初步形态已经形成,对就业的支撑更是超出预期。只要我们对‘新经济’充满信心,就会对中国经济未来充满信心!”

“就业”是衡量中国经济转型的一把标尺

就业数据不仅是衡量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一把标尺,也在进一步推进中国经济转型的步伐。

在为2013年第十六次全国工会代表大会所做的“经济公开课”上,李克强总理曾引用过这样一组数据:过去,我国GDP每增长1%,就会拉动大约100万人就业。经过这几年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随着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目前GDP增长1%,能够拉动130万、甚至150万人就业。

短短两年时间,这一组数据出现了新的变化:根据2015年的经济数据测算,中国GDP每增长1%所带动的就业人数,已经超过了190万人。

“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反而加速增长,这与过去需要高增长、高通胀才能带动高就业情况不一样。”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执行理事长王远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在新的层次得到了发展。”

2013年~2015年,中国经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46.1%一路上升至50.5%。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经济结构也在发生向好变化:消费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60%,服务业比重接近50%,高技术产业增速超过10%。“这些新的变化是我们努力推动并乐于看到的”。

一个月后的座谈会上,他进一步表示,中国的就业率在全世界都是高水平,这说明中国经济的新动能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咄咄逼人”。

“中国正在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速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总理说。

持续走高的就业数据不仅是衡量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一把标尺,也在进一步推进中国经济转型的步伐。2016年初,李克强在山西太原召集15部委负责人、4个产能过剩省份负责人和24家钢铁、煤炭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主持召开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座谈会。

他强调,本届政府之所以选择这个时机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去产能”,主要与新动能的培育形成有关。

“我们会持续推动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 ’,尽可能加快培育新动能、发展新业态。”他说,“这不仅会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也是为化解过剩产能创造必要的条件。”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质变”。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在一篇题为《中国经济大转型开始了》的文章中写道:“去年中国的消费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增长的贡献率,GDP整体增长的一半是由服务业、而不是重工业贡献的,这一不同寻常的变化造成的结果就是,尽管GDP增速放慢,但中国的就业仍然坚挺。”

文章因此认为:令人信服的证据显示,中国经济的转型已经在加快进行。

李克强总理则用技术进步的“S型曲线”模型进一步作了说明:在这一模型中,每一种技术的增长都是一条条独立的“S型曲线”。一个旧的技术走向曲线顶端,会出现增长率放缓、动力缺乏的问题,而这个时候,会有新的技术在下方蓬勃发展,形成新的“S型曲线”,最终超越传统技术。新旧技术的转换更迭,共同推动形成技术不断进步的高峰。

“中国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也是如此。”李克强说,“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正处于转型阵痛期,再让传统动能继续保持过去那样的高增长,不符合经济规律。但只要我们坚韧地挺过来,让‘新经济’形成新的‘S型曲线’,就会带动出中国经济新的动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