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这个村办小厂不得了 导弹核心部件也在这里造

2017-09-17 10:20:47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听说有人要买走他们花费了巨大了时间和精力研制出来的冷拔机,厂子里上上下下都提出了反对意见,不能把下蛋的母鸡卖掉。

周宝昌却不这样认为,只要有了生产技术,他们可以再做出一台更先进更完善的冷拔机。就这样,在大家的反对声中,周宝昌卖掉了第一台冷拔机,同时开始生产新的加长型冷拔机,他们的第二台冷拔机以320万元的价格卖了出去,此后,昌力科技公司一边生产冷拔机,一边致力于冷拔钢管精密加工的研究。

1998年,国外一家生产装载设备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需要将应用在中国的设备全部国产化,其中,油压缸是最关键的部件,而油压缸的生产又需要精密的冷拔钢管,他们找到了昌力科技公司寻求合作。

姚冬成那时候是一名刚刚毕业来到昌力公司工作的大学生,刚参加工作,他就接到了研发生产油压缸的任务,做油压缸最难的就是环形焊接。

江苏昌力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姚冬成:当时在国外,靠机器人来焊接,咱们国内当时还没有机器人,当时引进一台焊接机器人要将近200万人民币。

为了解决环形焊接,昌力公司和国内一所大学合作,共同研发了一套半自动的焊接设备,经过技术人员一年多的反复调试终于获得成功,并在一个展会上展出了自己研发的油压缸和冷拔钢管。这时候,国内一家军工科研机构看到了他们的产品,发出了邀约,希望昌力能够给他们生产导弹发射系统的核心部件。

姚冬成:精度首尾的一致性,当时的指标是1丝,尺寸公差是0.02毫米,这个什么概念呢,就是精度要控制在头发丝的差不多四分之一,但是两端的误差,是头发丝的七分之一。

他们要配套的这个军工产品在运动的时候要达到每秒30米,如此的精度和强度,当时在国内用传统工艺很难做到,在世界上通过冷拔技术实现这一技术的也只有美国和韩国,这给昌力公司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周宝昌却毅然接下了这个订单,他希望自己能给国防事业做点事。

关键词:导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