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中国建4.5万吨采矿船 可采2500米深海稀有金属(图)

2017-09-07 08:55:29  参考消息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英媒:中国建4.5万吨采矿船 可开采2500米深海稀有金属

参考消息网9月7日报道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8月25日报道称,中国正在努力开采海底矿藏,目前已完成世界首艘深海采矿船船体的建造工作。

一旦建成,这艘深海采矿船将成为中国船舶制造业的一个里程碑。该船全长227米,可以在2.5公里深的海底作业,载重4.5万吨,能在海上连续作业5年多时间。

资料图片:中国国产新型深海采矿船想象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资料图片:中国国产新型深海采矿船想象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的官员们昨天对本报证实,该船的建造进展顺利,将按时完工,于2018年交付给总部位于加拿大的鹦鹉螺矿业公司,用于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海域的采矿作业。

该公司不愿意提供更多细节,但当地《福州晚报》的一份新闻报道说,该船将配备采矿设备、水下机器人、甲板起重机和直升机坪等。

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曾说,中国需要确保能源供应,发展经济。他说,深入地底是一个必须解决的战略技术问题。

据中国国土资源部的一份报告估计,海底蕴藏有880亿吨稀土、10亿吨钴、3万亿吨多金属结核矿。这些矿产在电子、医疗设备、纺织、有色金属、汽车和化学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含有稀有金属的稀土矿对中国来说具有战略重要性,因为它们在军事上得到了广泛利用。


2014年,中国的首艘水下采矿船开始在海南岛开采锆矿和钛矿。当时,该船的制造商上海崇和实业有限公司说,大多数海底矿藏开采仅局限于浅于40米的海床,而该艘船舶可以在水下80米到100米的海底作业。

不清楚中国是如何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在造船技术上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的,但这一发展是与中国开发深海矿藏的目标相一致的。

中国的深海研究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自2010年投入使用,下潜深度达到7000多米。

中国已经在4个国际水域拥有采矿权。

在其他深海项目上,中国也进行了大量投资。去年,中国成立了一个专家组进行深海多金属结核矿开采试验项目。在就职仪式上,该专家组成员被告知必须理解他们此行的政治和历史意义。

中国国土资源部说,深海充满了宝藏,但要获得这些宝藏,就必须掌握进入深海,和在深海开采矿藏的技术。(编译/林朝晖)

更多阅读:去小行星采矿,中国10年内就能做到

——叶培建院士展望小行星资源开发

科技日报记者付毅飞

我国著名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叶培建院士8日表示,小行星资源开发必将是未来航天发展方向之一。“我国只要去做,10年内就能开展示范性工程;要实现大规模开采,大约需要50年左右。”他说。

科技日报记者从当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举行的小行星探测学术报告会上了解到,小行星特别是近地小行星,是近期最有价值的太空探索目标之一。五院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办公室技术负责人黄江川认为,我国应在“十四五”期间实施一次高起点、标志性的小行星探测任务。

叶培建在会上表示,利用小行星天体自身的轨道特性、物质特性等,开发的可能性有很多。例如有些小行星稀有金属含量能达到地球的数倍,价值几十万亿美元;小行星整体也可以作为巨型航天器进行开发。目前主要的设想方案,包括将其作为资源开发平台和星际航行平台。

资源开发平台近期方案设想是,捕获一颗小行星,将其控制在可达范围内,然后开展机器人或载人资源开采,获取小行星上的稀有资源后返回地球。或者直接利用小行星的矿物资源,开展在轨建造工作等。

“从未来载人小行星探测的衔接性、提取小行星资源支持后续深空探测任务角度,以及捕获后对地球的碰撞威胁、动力学可行性角度考虑,我国未来实施的小行星捕获任务,或许会将小行星‘抓’到环月高轨或日地拉格朗日2点。”叶培建说。


该方案的远期设想,是将小行星作为太空中转站,为人类建立空间设施及星际航行转移系统提供基础材料,开展更深远探测任务。

星际航行平台方案将对小行星的轨道进行利用。其设想是,让探测器在小行星表面着陆,或休眠或开展探测,其间将小行星作为摆渡平台。当小行星到达合适的位置,探测器再飞向深空目标。此举可减少探测器的推进剂需求,降低探测器规模或拓展探测距离。未来,人类还能在小行星上建立密闭的大型生态循环系统,利用小行星的能源收集和供给维持系统运行;利用小天体自转产生的离心力模拟地球重力环境,以满足宇航员的居住要求,形成一个个太空移动家园。

设想很美好,和现实之间却隔着众多技术坎。叶培建说,小行星探测在“选、探、控、用”等方面涉及诸多关键核心技术。比如在选择小行星目标时,涉及参数识别与分析、科学价值评估、工程可行性分析等;对目标小行星开展前期探测,要解决长时间星际飞行电源与燃料供给、深空暗弱目标自主导航,以及弱引力天体的捕获、着陆与附着、表面运动等问题;对于选择并到达的小行星目标,需解决如何在近距离实现小行星操控作业的问题,包括消除小行星的自旋,偏移它的轨道或将其转移至目标区域等。

对小行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首先要攻克原位资源利用技术。叶培建说,这是勘测、获取地外天体的天然或废弃资源,用于维持可长期在地外生存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包括对目的地的勘测、勘探,原始资源的采集和预处理,原始资源转化为推进剂、能源、生保等消耗品的加工生产过程,以及支持原位资源利用的工厂和设备支持。

会上,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杨戟向叶培建颁发了“叶培建星”命名铜匾、命名证书。据了解,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9月11日发现了国际编号为456677号的小行星。

(科技日报北京5月8日电)


(责任编辑:孙启浩 CN037)
关键词:采矿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