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2030年的香港会变成什么样?说说香港的“规划”(2)

2017-06-13 20:01:08  东方网    参与评论()人

香港岛太平山下的摩天大楼

一、规划宜居的高密度城市。“整体方向”上确定了香港“八项城市特质”:独特、多元及充满活力的城市;集约的城市,相互紧扣的城市;健康的城市;改造发展稠密的市区,优化发展新区;善用蓝绿自然资源;重塑公共空间及改善公共设施;更新都市结构;共融互助的城市。八项城市特质可以解决目前香港发展面临着的两个突出问题:人口老龄化及老化楼宇。目前香港65岁以上的老人约占总人口的15%,85岁以上的老人有2.2%,香港未来要打造宜居的城市就必须面对“老龄化社会”的迫切需求,规划将考虑“为长者提供更多元化的住屋选择、采纳通用设计,以及照顾长者的设施”,而对于香港大量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旧楼宇,将“继续推动重建、复修、活化、保育及地区改造”,“加强市区更新的力度及政策,以活化残旧的城市结构及楼宇维修保养”。

二、迎接新的经济挑战与机遇。“整体方向”提及如下四个要点:经济迈向高增值路线、令经济基础更多元化及提供技能层面广泛的优质职位,扶助支柱产业、支持新兴产业及促进创新科技合作;提供土地和空间应付各经济产业目前的短缺、满足未来的需求、以及提升经济容量及抗御力,以应对不可测的经济机遇和挑战;在都会核心区外创造策略性经济枢纽;推广香港作为服务区域邻近地区的基地及增加香港发展空间,善用区域基建,及与内地和亚洲国家(包括东盟成员国)经济互动增长带来的发展机遇。其中“拉近就业与居所之间的距离”的表述引起了记者的浓厚兴趣,陈松青表示,目前香港76%的职位位于都会区(即香港岛、九龙、荃湾及葵青区),24%位于新界,希望10年之后可以将24%的数据拉升到38%,使得居住地与上班处的距离更加合理。

一艘快艇驶过维多利亚海港

三、创造容量以达致可持续发展。从长远土地需求角度而言,香港未来将面临超过1200公顷的土地短缺,其用途包括经济用途、房屋、政府及休憩用地等,规划建议了两个“策略增长区”来作为因应,即东大屿都会及新界北,可提供的土地面积多达1720公顷。在优化运输及基建容量方面,记者注意到,自1995年2015年香港的私家车辆平均年增长率为-3%,表明香港特区规划部门一直在致力于出行模式的重塑。这一举措与拉近就业地与居住地的距离可谓相辅相成。同时,香港为解决出行,强调铁路(轨道交通)应继续成为公共运输的骨干。其思路与成效值得内地城市借鉴,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项展现香港特区政府“宏图伟略”的远景规划已经形成了以“一个都会商业核心圈、两个策略增长区、三条发展轴”为内容的“123”骨干框架,正在进一步完善、细化。而从去年11月开始,特区政府就《香港2030+》规划开展了长达半年的公众参与活动,向市民征求建议,活动已于今年4月结束。预计该规划将在2018年最终完成,为香港今后十数年的发展提供一份精心绘制的“工笔大作”。

(责任编辑:李皓 CN00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