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从国内到国外,从风景名胜到保护文物,“到此一游”的刻字成为一些人的共同签名。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传人,“文明”的话题永不过时的拷问着我们每一个人。
精神与物质同步。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就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作了科学界定。所谓精神文明,既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同时包括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同时提出了“没有精神文明,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的命题。如今,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人腰包“鼓起来”、生活“阔起来”,公德却“瘪下来”了。回放许多不文明现象,从线上爆粗口到线下折花枝,从小区里遛狗不栓绳到夜间开车迎面打远光灯,从候车室里踩座椅到过路口时闯红灯……都在警示“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
观念要与时俱进。许多人之所以在迅速远离物质匮乏的窘迫后又浑然不觉陷入精神窘境的原因,在于脱离了社会发展的节奏。曾几何时,别说汽车撞人,就是自行车撞人都是小概率事件,而如今放眼,满大街都是机动车,对于不能再用刻舟求剑的徒步思维看待现实的车流滚滚。再如当年吵架骂人、乱写乱画、乱扔杂物,充其量是周围少数人知道,而如今,互联网带来“自媒体”的无限传播能力,“嘴下留德”“手下留情”已经不再是句劝人的话,而是实实在在可能影响别人名誉生活、涉及自己个人形象的问题,弄不好就上了“黑名单”。国家旅游局日前对《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修改后明确,“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保存期限视游客不文明行为情节及影响程度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