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贵阳警方跨省突袭制毒工厂 抓获制贩毒团伙成员37人(2)

2017-02-09 09:59:49  贵州都市报    参与评论()人

今年2月1日,南明公安分局网格接处警民警接到群众举报称,在贵阳解五小区5单元3楼某号,经常闻到一股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怀疑这里有人涉嫌“制毒”。

警方侦查了解到,该套房屋系男子张某租住。张某无固定工作,近期花费阔绰,更在短时间内购置价值上百万的房产和轿车,加之其父有吸毒前科,张某的异常引起警方的怀疑。民警决定“拜访”张某,但几次登门都吃了“闭门羹”。民警蹲点观察发现,该出租屋一天到晚窗帘紧闭。

随即,民警通过小区监控,很快获取张某驾驶车辆的相关信息。经核查,该男子正是从河北制毒窝点逃逸的犯罪嫌疑人张某。

民警立即对张某进行侦查,发现他今年多次通过网络平台从昆明、杭州、广州等地购买疑似制毒原料及制毒设备,他极有可能欲将“制毒工厂”从河北“搬回”贵阳再次秘密制毒。

专案组民警经过进一步深挖细查、蹲守布控和对已掌握的线索进行梳理分析后,发现张某购买的制毒工具和制毒原料并未存放在解五小区所租住的房屋内。民警顺着线索进一步追踪,发现张某为逃避公安机关打击,已将制毒工具及原料等物品分散存放于其余团伙成员处。

民警查缴大量制毒设备。

下线人员分工明确

经南明警方进一步侦查发现,姚某、杨某、王某等人,均系张某的“下线吸贩毒人员”。其中姚某居住在广东东莞,负责介绍购买制毒原料;杨某居住在贵阳市蔡家关,负责转移、藏匿制毒设备;王某居住在花溪区金竹镇,负责窝藏制毒原材料和出租作案车辆。

网安侦察员调查发现,张某准备利用社交平台等网络通讯工具与隐藏在不同省份的买家,秘密商量毒品数量及价格,而后将毒品藏在人员较多的公共场所,确认网上银行收到毒资后,再通过网络告知买家藏匿毒品的地点。

由于张某经常变换虚拟身份,给公安侦查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侦察员通过一名已抓获嫌疑人提供的网上联系方式,最终与张某取得联系并约定了见面地点。

2月7日下午3点,张某驾驶一辆黑色轿车驶入贵阳某大酒店停车场,立即被埋伏在附近的民警当场抓获。同时,南明警方兵分几路,对以张某为主的犯罪团伙实施抓捕,最终成功抓获其“下线吸贩毒人员”达30人。至此,特大制毒团伙成员共37人落网。

案件情况:毒贩生意网络已延至境外

经警方突击审讯得知,该犯罪团伙组织内部体系健全,分工明确,从上到下呈“金字塔”状网络。李某及团伙另6人(含张某)位于“金字塔”顶端,而下面的团伙成员主要由众多“下线吸贩毒人员”支撑。

据犯罪嫌疑人交代,自广东警方去年7月捣毁在当地的一个“制毒工厂”后,逃回贵阳的李某即准备将“工厂”搬回贵阳,并将贩毒途径改为互联网,以逃避警方的视线。最后,一广东毒品买家与李某约定,以生产毒品抵偿的方式出资70万元,建立了河北的“毒品工厂”,并将毒品交易移向网上。

经南明警方查实,该制毒团伙在毒品生产前,已提前和台湾以及境外马来西亚等地的毒品买家达成买卖协定。一旦大量毒品(K粉)批量生产“出厂”后,将按照事先约定,批量将毒品销售到台湾及马来西亚等地。

随着这起特大制贩毒品目标案成功告破,南明警方共缴获羟亚胺909.6公斤、邻酮75公斤,查扣涉案车辆2台,抓获制贩毒品犯罪嫌疑人7人及下线吸贩毒人员30名。这些经过“制毒工厂”批量生产的新型毒品,在批量制作和流入市场前被成功打掉。

(责任编辑:刘伟 CN067)
关键词:贵阳制毒工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