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国务院再次明确:医疗机构不得拒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1)

2017-02-06 04:08:59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新京报讯据中国政府网昨日消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再次明确,医疗卫生机构要强化首诊(问)负责制,对诊疗服务中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做好接诊、转诊和相关处置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者拒绝诊治。

同时,行动计划提出目标,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有效控制性传播,持续减少注射吸毒传播、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进一步降低病死率,逐步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不断减少社会歧视,将我国艾滋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男男性行为人群感染率持续升高

行动计划显示,“十二五”期间,艾滋病检测力度持续加大,经注射吸毒传播、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以下简称感染者和病人)发现率提高68.1%,病死率降低57.0%。

重点地区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基本遏制,全国整体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受艾滋病影响人群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歧视进一步减轻,基本实现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总体目标。

然而,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防治工作中新老问题和难点问题并存,防治任务更加艰巨。

行动计划指出,尚有一定数量的感染者和病人未被检测发现,性传播成为最主要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持续升高,青年学生感染人数增加较快,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合成毒品滥用及不安全性行为在一定范围存在等诸多因素加大了艾滋病传播风险,社交新媒体的普遍使用增强了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隐蔽性,人口频繁流动增加了预防干预难度。

此外,部分地区和部门对防治工作重视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防治技术手段有限,防治能力尚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防治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仍需要长期不懈做好艾滋病防治各项工作。

老年人被列入艾滋病防控重点人群

根据行动计划,我国在“十三五”期间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有效控制性传播,持续减少注射吸毒传播、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进一步降低病死率,逐步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不断减少社会歧视,将我国艾滋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在此次印发的行动计划中,老年人首次与流动人口、青年学生、出国劳务人员、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等一起,被列入艾滋病防控重点人群。行动计划规定,民政、文化、卫生计生等部门要进一步丰富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

在保障感染者和病人的合法权益上,行动计划明确要依法保障感染者和病人就医、就业、入学等合法权益。卫生计生部门要根据艾滋病疫情变化,适时调整承担综合医疗服务工作的定点医疗机构。疫情严重地区要适当增加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优化布局,保障感染者和病人就医需要。

行动计划再次提出,医疗卫生机构要强化首诊(问)负责制,对诊疗服务中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做好接诊、转诊和相关处置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者拒绝诊治。

在我国2006年颁布的《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就已明确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在医疗机构的就医权利,指出医疗机构不得因就诊的病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推诿或者拒绝对其其他疾病进行治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