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马晓兵,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副总师。主要参与和主导了我国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飞船的研制工作及载人航天任务的系统性工作。
2016年出色完成了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交会对接总体设计工作,设计完成了载人飞船与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系统方案、交会对接飞行方案,开展并完成了大量方案仿真工作,为突破交会对接技术奠定了基础。
多次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委授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荣获五院神舟六号飞船研制贡献奖、五院总体部先进个人、青年质量放心岗等荣誉称号。
2016年在中国的航天事业史上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是中国航天事业60年。从1956年10月8日起中国航天走过了辉煌一甲子;这一年开始中国航天有了自己的纪念日——中国航天日。
这一年,实践十号、高分三号、“墨子号”、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长征五号、风云四号、“碳卫星”等等相继成功升空。
这一年对神舟十一号副总设计师马晓兵来说同样意义非凡……
刚毕业就参与设计神舟六号,不到三十岁就被任命为神舟八号飞船应急救生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十三年时间从一个航天新兵成长为航天将才,马晓兵可谓是许多人眼中的人生赢家。但他却说,未来航天事业还有许多要发展的地方,他希望中国的航天事业能够从追随走向引领,做出更多的世界首创。
耳濡目染结缘航天
央视网记者秦岳摄
十几岁的年纪,正是开始对世界有所认知的年纪,马晓兵也不例外。当时中国的载人航天项目刚刚启动不久,全国人民都在热烈讨论航天,耳濡目染之下,探索宇宙成为他儿时心中的愿望。再加上马晓兵有个在航天一院工作的舅爷爷,在马晓兵的印象中舅爷爷带着神秘,是家里乃至当地的骄傲是他学习的榜样。种种因素汇聚在一起,航天,成为幼时马晓兵心中的一个神圣的存在。
后来,马晓兵勤奋读书,成绩优异的他高考报志愿时在几所航天院校之间徘徊,在舅爷爷的指导下最后选择了全国最早开设航天专业之一的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大学期间,马晓兵始终记得舅爷爷给他描绘的航天蓝图和小时候对宇宙的那份向往之情。四年本科结束后,他又坚毅的选择去航天五院研究所读研,进行深造。2004年马晓兵研究生毕业,成绩优异的马晓兵被留在了航天五院工作。刚刚步入工作岗位,他就开始负责神舟六号救生与总体设计的相关工作。这对于没有什么经验的马晓兵而言,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考验。马晓兵没有因为年轻没有经验而自卑,也没有因年轻有冲劲而浮躁,从神舟六号到神舟十一号,从航天新兵到航天将才,马晓兵的航天之路走得越发的从容淡定。
默默付出大放异彩
入行十三年,马晓兵经历了不少次火箭升空。但他无法像普通群众一样去欣赏如此壮阔的场景,因为当火箭升空的过程中,他正在盯着屏幕,紧张的调试数据。
2016年的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升空也不外如是。从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升空以后,到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再到神舟十一号顺利返回地面马晓兵率领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联合飞控试验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奋战了两个多月。在他看来这只是完成了一个飞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