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太空180试验成功 我们离地外星球基地还远吗(图)(2)

2016-12-16 06:46:08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主要负责照看25种植物生长的罗杰笑称自己是“农夫”。舱内没有日出日落,这让他一度觉得每一天都是挑战,喜爱读书的他选择用看书来战胜不适。此外,他还常和唐永康在植物堆里谈心。

吴世云是公认的“认真哥”,负责整个平台的运行维护保障,还承担着大气、水、固体废物循环等重任。吴世云说,自己喜欢通过工作来转移注意力,这样就会减少被隔离的压抑感。但最后20天还是成了吴世云最难熬的日子,他感慨道:“要向那些默默付出、辛勤劳动的科研工作者致敬!”

试验密闭舱的生物舱段。朱九通摄/光明图片

朝地外星球基地生存迈进

随着人类不断向深空展开探索,如何在星际空间长期生存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科幻电影《火星救援》里在火星种土豆的场景迟早会成为现实。此次试验,正是前瞻性地面向地外星球基地建设、星际生存,探索长期密闭环境下人与环境之间互相作用的规律。

据了解,此前的生态生保系统,包括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飞船在内,都是采用第一代航天环控生保系统,这意味着航天员的饮食无法再生,要从地面带上去。第二代技术以物理、化学再生为基础,可以实现空气、水的再生循环,但食物仍需地面供给。其面向中长期飞行任务,用于国际空间站以及未来我国空间站。

而此次试验属于我国正在研制的第三代航天环控生保系统,也就是适合多乘员长期驻留的高物质闭合度、运行高效、系统可靠的生命保障体系,其最大特点是“生物再生”——能实现系统内食物、氧气和水等基本生保物资的高效循环再生,以大幅减少航天任务的物资补给需求,保障深空探测与星际驻留任务。

据李莹辉介绍,开展长时间、远距离和多乘员的载人深空探测和地外星球定居与开发,是未来航天技术发展的必然方向,建立受控生态生保系统,是解决其生命保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次试验实现了4名志愿者所需氧气、水的再生式供应,以及部分食物的再生式供给。在密封舱内,氧气达到100%,水达到99%,食物达到70%,即绝大部分的氧气、水、食物,都可以依靠舱内的植物来自给自足。

(本报记者温庆生本报见习记者章文)

(责任编辑:高宗影 CN06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