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题:实现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使命——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两岸意义”
新华社记者陈键兴查文晔
11月12日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景仰的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对两岸中国人而言,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的名字深深镌刻在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丰碑之上,从未磨灭,历久弥新。今天,站在崭新时代的坐标点上,两岸同胞深切缅怀伟人的不朽功勋和宝贵精神,不仅为了纪念,更当继承先生未竟的志业,体认到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使命,并为之携手努力奋斗。
“中山精神”最突出的特点是热爱祖国,这是两岸同胞今天纪念中山先生最应当学习和继承的。中山先生生于国家、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晦暗年代,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深重苦难,毅然踏上救国救民的艰难征途。在“爱国若命”的革命实践中,中山先生不但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同时坚定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国家、民族。他深知国家统一与民族振兴密不可分,始终视二者为一体之己任。“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伟人的谆谆教诲,今日重温仍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实现国家统一,无疑是民族复兴伟业的题中应有之义。两岸同胞要继承中山先生的爱国精神,最重要的也正是要将追求国家统一视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山精神”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先生一生对台湾念兹在兹,光复祖国的宝岛是他谋求国家统一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立兴中会时,中山先生就提出“恢复台湾,巩固中华”。他曾在1900年、1913年和1918年三次到访台湾,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给深受日本殖民压迫之苦的台湾同胞以莫大的希望与鼓舞。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消息传到台湾,同胞人心振奋,岛内反日斗争随之高涨。在先生思想感召下,台湾涌现了罗福星、蒋渭水等一批爱国志士。1925年先生与世长辞,台湾民众哀痛万分,尽管面对日本殖民当局压制,仍有数千人在台北冒雨参加追悼活动。“三百万台湾刚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领导?四十年祖国未竟事业,舍我辈其谁分担!”当时在北京求学的台湾青年写下挽联,充分表达了对中山先生的无限崇敬。回顾中山先生与台湾的“情缘”,祖国从未遗忘台湾,台湾亦无时不思念祖国。
“中山精神”更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珍视的宝贵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同胞,为完成先生遗志奋斗不息。透过历史风云变幻,可以深切体会到,两岸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台湾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1949年之后,两岸虽然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但共同实践着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愿景。60多年来,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两岸同胞要求交流合作、共享发展机遇与民族荣光的呼声始终高扬。尤其是2008年之后的8年间,两岸关系迈入和平发展轨道,各领域交流、对话与合作不断进阶、突破,成果斐然。无论是北京举办奥运会时的同感荣耀,还是遭逢自然灾害时的彼此援助,两岸同胞不断拉近着心理距离,实现着心灵契合,书写着心心相印的共同情怀。
历史实践充分证明,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走向民族复兴、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也是继承和践行“中山精神”,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正确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