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头条梳理十八大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不止步(3)

2016-10-05 08:11:57    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理论的构想,往往源于脚步的丈量。从一些“历史瞬间”中,我们可以窥见新一轮改革擘画的历程——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顶风踏雪来到太行山深处,在河北阜平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坐上群众的炕头“看真贫”;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来到北京中关村,从云计算到量子科学实验,了解最前沿的科技成果;2015年1月20日,在碧波荡漾的洱海边,习近平与当地干部合影,“立此存照”督促保持绿水青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调研考察的脚步,已经遍及全国近30个省区市,社区、乡村、企业、学校、部队都留下了他躬身俯察的身影。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习近平以深邃的洞察力和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调查研究的六个重大问题。

哲人有言,如果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必将以肯定结束。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创新,首先就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认识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在改革深水区,能否准确发现、深刻分析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是检验理论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基本方法。司法改革,针对的是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等问题,保证的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环保举措,是“希望雾霾小一些”“不能欠子孙债”,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招改革,调控教育资源分配、剑指应试教育弊端,提升教育质量、保证教育公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破除对土地流转、人员流动的制度制约,旨在激活生产潜力、促进农民增收……“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改革给公众带来切切实实“获得感”的过程。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三年多来,党中央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把握改革规律、把准改革脉搏,形成了一整套改革方法论。

——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五位一体”展开中国发展总布局,“四个全面”明确改革发展总战略,“新常态”引领经济发展大逻辑,“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全局大变革,“三个没有变”确立发展总依据……在纵论国际国内大势、擘画改革发展蓝图时,习近平反复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战略思维,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以辩证思维解矛盾。既有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也有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既有居民收入持续提高,也有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依然较多;既有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也有“三去一降一补”仍需加强……习近平多次要求领导干部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既看到“两点”,也看到“重点”,善于“弹钢琴”。

——以法治思维图善治。截至今年3月,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通过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66件。仅去年一年就围绕改革试点,修改了25部法律,通过了13个决定。“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习近平的要求,充分体现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治理理念。

——以系统思维聚合力。聚焦国有企业、财税金融、土地制度等重点,发挥改革牵引作用;重视培育新供给、新动能,全国超半数省份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京津冀协同发展,引领区域经济一体化;从五大关键领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习近平多次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