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江西省委办公厅连续28年帮扶兴国县方太乡纪实(2)

2016-09-26 15:06:07  中国江西网    参与评论()人

从争取资金,到房屋建设、设施安装,宝石村的移民安置点,均倾注了江西省委办公厅众多工作人员的大量心血。

罗穆林当年靠着木桩支撑才不倒的家,早已建成了两层楼房

故事始于1988年命运转折亦始于1988年

故事里始终都有爱,无论有什么样的艰难曲折;故事里永远都有爱,永远是美丽温暖的光明结局……许巍的歌曲《故事》,或许最能道出方太乡老表们对江西省委办公厅的感激之情。

“他们没有架子,吃住都跟我们一起”、“为了我的事情,他们会跑很多地方,很多趟”、“我学了很多技术,能脱贫,最要谢谢的是他们”……只要提起省委办公厅,老表们都能如数家珍地说出一个个事故。这些故事的起点,始于1988年。

今年48岁的黄丰村民罗穆林,对于1988年,有着特殊的情感。他生活的巨变源于这一年,命运的转折也始于这一年。

原本是五口之家的罗穆林,母亲因无钱治病,于1988年撒手人寰。祸不单行,弟弟、妹妹也于同年去世。给罗穆林留下的,是身患风湿、腰肌劳损常年卧床的父亲,以及一间要靠木头撑着才不倒的土坯房。面对连吃饭都成奢望的现状,当年18岁的罗穆林只能辍学。

1988年,江西省委办公厅在方太乡帮扶的第一年,便把罗穆林列为重点扶贫对象。罗穆林仍清晰地记得,当时他收获了第一份物资:一批小鸭子和许多兔子。在省委办公厅长期的“点对点”帮助下,罗穆林学会了技能。

2011年,罗穆林牛刀小试,承包了村里10亩山林,种植烟叶,当年获利2多万元。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罗穆林不断扩大规模,到2015年,他承包的烟叶地已经有40多亩,且专门请了3位村民,帮助自己打理,当年收益超过10万元。

不仅种植烟叶,尝到自力更生、技术致富甜头的罗穆林,没有闲下来,于2015年上半年买了一台收割机。“当时能买,还是因为政策好,将近10万块的收割机,政府补贴了3万多,剩下的只用付一半。”罗穆林说,现在已经还完了贷款。

曾经摇摇欲坠的土坯房变成了一栋宽敞的楼房。已是两个男孩父亲的罗穆林感慨不已,“如果没有省委办公厅这么多年来的帮助,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当年怎么走出来,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井口村宛如世外桃源般的规划鸟瞰图,或许是对江西省委办公厅“成绩单”的最好注释

28年、10000多个日夜铸就一份金灿灿“成绩单”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28年来,江西省委办公厅上下用“孺子牛”的精神,在10000多个日夜里,铸就了一份金灿灿的“成绩单”:

争取水利、产业等大小项目百余个,各类资金3000多万;

修建通村公路25公里、桥梁18座、标准化灌溉水渠32条,实现灌溉1.3万亩;

建成年产超1500万斤的万亩脐橙观光园、油茶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千亩茶叶示范基地;

全面完成方太乡1000余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

全乡人均收入由1989年的386元提高至2015年的6288元;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脱贫致富产业先行,28年来,省委办公厅扶贫工作组科学布局该乡发展,变“输血”为“造血”,让希望之种在这个贫困乡上生根、发芽、结果。

井口村委会大门口,一幅宛如世外桃源的鸟瞰图格外吸睛,脐橙园、果蔬观光园、农家乐、民俗客栈等现代农业发展样板要素一应俱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或许是对省委办公厅在方太乡取得成绩的最好注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