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江西省委办公厅连续28年帮扶兴国县方太乡纪实

2016-09-26 15:06:07  中国江西网    参与评论()人

廖亦荣(中)领回自家的牛犊,“一头牛,半个粮仓”,对于未来,他充满希望

13日,井口村58户低保户、五保户、扶贫户全部实现自己的心愿

中国江西网讯记者倪晓锋报道:拉缰绳、注疫苗、分牛犊……9月13日上午,赣州兴国县方太乡井口村,一场别开生面的“分牛”活动让人乐不可支。

两名乡防疫站工作人员,一个拉着小牛犊的缰绳,一个给它注射口蹄疫疫苗,一切还算顺利。但等工作人员给小牛犊戴牛耳环时,小家伙不干了,一个劲儿地往牛群里钻,任谁都拉不出来。

一旁的村民廖亦荣乐了,连连说“蛮彪、蛮彪。一头牛,半个粮仓啊!”,脸上满是欢喜之情。跟他一起乐的,还有另外14位村民,他们将免费成为牛棚里15头黄牛犊的新主人。

给老表们送牛,仅仅是当天井口村热闹场面的一部分,邱录训的洗衣机、廖声浩的电冰箱、黄海信的小彩电、钟天香儿子的自行车……村民们的愿望清单,在当天开展的“2016年党员志愿服务心愿圆梦”活动中,全部实现。

而圆梦人,则是江西省委办公厅。该厅用28年来不间断帮扶,小到家电农具,大到教育创业,变“输血”为“造血”,源源不断地为村民们输送着希望。28年来,一座座学校、一条条道路、一个个果园遍布方太乡,让老表们人均纯收入从386元跃升至6288元。

方太乡,地处兴国县北部山区,人口1.72万,属于“十二五”、“十三五”重点扶贫乡。9月13日,记者走进方太乡,见证着江西省委办公厅浇灌的希望之种,如何在这片红土地上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五保户陈发荣的家,洁白明亮,景色秀丽

新房免费拎包入住五保户笑称“别墅都比不了”

秀色小桥、清溪流淌、翠草疯长……这是方太乡宝石村五保户陈发荣新家门前一景。每天劳作后,他都会到门前的小溪边洗把脸,喝一口清泉水。

晚霞、新房、小桥、流水……13日傍晚,一抹余晖正好照到房顶,把洁白的墙面映衬得熠熠生辉,陈发荣笑了,“城里的别墅,或许都不如我的吧?”

陈发荣的房子,让他学会了一个词:拎包入住。这一切都得益于方太乡实施的“移民搬迁保障性住房’交钥匙’工程”。在宝石村搬迁移民保障安置点,政府投资30余万,为该村8家五保户、特困户建起320平米的连排二层楼房,并统一配套生活设施后,无偿交给特困危居村民居住。

“村里把钥匙交给我后,我到自己的房子一看,洗手间、厨房、卧室、客厅里全部弄好了,他们告诉我,这叫‘拎包入住’。”早年丧妻、膝下无子且失去劳动能力的陈发荣说,他怎么也想不到,能免费住在宽敞明亮的楼房里。

更让陈发荣想不到的是,宝石村委不仅给他提供了住所,还安排了一份工作。如今的陈发荣,每天负责安置点周边的环境卫生,每月500元,加上低保等各项收入,生活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在方太乡,和陈发荣一样受益的人还有许多。每当提起自己的家,张继全都会连说感谢,“心里很舒服,要不是省委办公厅的帮助,我一辈子都不能把房子盖好。”

原来,张继全一家五口有三人身患重度残疾,生活极其困难。即便是1999年新建的房子,也是家徒四壁,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2011年,时任江西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的肖光明了解情况后,带领办公厅扶贫工作组成员向其资助5万元。将张继全家里里外外全部翻新,又修通房前的道路,与乡道相连,方便其一家人出行。

从争取资金,到房屋建设、设施安装,宝石村的移民安置点,均倾注了江西省委办公厅众多工作人员的大量心血。

罗穆林当年靠着木桩支撑才不倒的家,早已建成了两层楼房

故事始于1988年命运转折亦始于1988年

故事里始终都有爱,无论有什么样的艰难曲折;故事里永远都有爱,永远是美丽温暖的光明结局……许巍的歌曲《故事》,或许最能道出方太乡老表们对江西省委办公厅的感激之情。

“他们没有架子,吃住都跟我们一起”、“为了我的事情,他们会跑很多地方,很多趟”、“我学了很多技术,能脱贫,最要谢谢的是他们”……只要提起省委办公厅,老表们都能如数家珍地说出一个个事故。这些故事的起点,始于1988年。

今年48岁的黄丰村民罗穆林,对于1988年,有着特殊的情感。他生活的巨变源于这一年,命运的转折也始于这一年。

原本是五口之家的罗穆林,母亲因无钱治病,于1988年撒手人寰。祸不单行,弟弟、妹妹也于同年去世。给罗穆林留下的,是身患风湿、腰肌劳损常年卧床的父亲,以及一间要靠木头撑着才不倒的土坯房。面对连吃饭都成奢望的现状,当年18岁的罗穆林只能辍学。

1988年,江西省委办公厅在方太乡帮扶的第一年,便把罗穆林列为重点扶贫对象。罗穆林仍清晰地记得,当时他收获了第一份物资:一批小鸭子和许多兔子。在省委办公厅长期的“点对点”帮助下,罗穆林学会了技能。

2011年,罗穆林牛刀小试,承包了村里10亩山林,种植烟叶,当年获利2多万元。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罗穆林不断扩大规模,到2015年,他承包的烟叶地已经有40多亩,且专门请了3位村民,帮助自己打理,当年收益超过10万元。

不仅种植烟叶,尝到自力更生、技术致富甜头的罗穆林,没有闲下来,于2015年上半年买了一台收割机。“当时能买,还是因为政策好,将近10万块的收割机,政府补贴了3万多,剩下的只用付一半。”罗穆林说,现在已经还完了贷款。

曾经摇摇欲坠的土坯房变成了一栋宽敞的楼房。已是两个男孩父亲的罗穆林感慨不已,“如果没有省委办公厅这么多年来的帮助,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当年怎么走出来,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井口村宛如世外桃源般的规划鸟瞰图,或许是对江西省委办公厅“成绩单”的最好注释

28年、10000多个日夜铸就一份金灿灿“成绩单”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28年来,江西省委办公厅上下用“孺子牛”的精神,在10000多个日夜里,铸就了一份金灿灿的“成绩单”:

争取水利、产业等大小项目百余个,各类资金3000多万;

修建通村公路25公里、桥梁18座、标准化灌溉水渠32条,实现灌溉1.3万亩;

建成年产超1500万斤的万亩脐橙观光园、油茶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千亩茶叶示范基地;

全面完成方太乡1000余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

全乡人均收入由1989年的386元提高至2015年的6288元;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脱贫致富产业先行,28年来,省委办公厅扶贫工作组科学布局该乡发展,变“输血”为“造血”,让希望之种在这个贫困乡上生根、发芽、结果。

井口村委会大门口,一幅宛如世外桃源的鸟瞰图格外吸睛,脐橙园、果蔬观光园、农家乐、民俗客栈等现代农业发展样板要素一应俱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或许是对省委办公厅在方太乡取得成绩的最好注释。

为人民服务:就是老表们的一张张脱贫“愿望清单”

什么是“人民”、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在江西省委办公厅挂点方太乡副乡长谭翼直的心里,有着实实在在的含义。在方太乡近2年的时间里,谭翼直这个年轻的小伙早已晒得黝黑,他记不清自己跑了多少山路、爬过多少山头、走访了多少农户,但“人民”是什么,他越来越清楚。

谭翼直说:“以前,说起‘人民’,脑子里一片空白,但现在,‘人民’,就是方太乡众多的老表。‘为人民服务’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张张的脱贫‘愿望清单’,是张三家要一头黄牛帮忙干农活,李四家的油茶园需要技术帮助,王五的女儿今年要考大学了。”

说起方太乡的老表们来,谭翼直可以滔滔不绝,提及自己的成绩时,他却语塞了,“打从上班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了厅里帮扶方太乡的传统。全乡还有403户扶贫户和扶贫低保户,未来的路还很长,我能做的,就是把这种传统传承下去,绝对不能掉链子。”

28年,不是终点,而是一次更高的起点。

在“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江西省委办公厅对方太乡的帮扶工作早已起航,产业脱贫全覆盖、就业创业强增收、异地搬迁增后劲、教育扶贫牢根基、政策兜底保民生、社会帮扶传爱心等各项工作如何落实,早已密密麻麻地记录在了省委办公厅帮扶组每个人的本子上。

时间很快,28年可弹指一挥,时间也很慢,28年勾勒的故事,说不尽道不完。一个厅级单位,28年来不间断地定点帮扶,全国罕见。28年间,江西省委办公厅谱写了一首党员干部扎根最基层,为老表千方百计谋福利的赞歌。

这首赞歌,在革命老区的大山深处会一直传唱,直抵人心,响彻云霄……

(责任编辑:孙启浩 cn03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