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江苏淮安招商引资作假:31家基层政府涉嫌买30亿外资(1)

2016-09-14 10:46:04  澎湃    参与评论()人

江苏淮安招商引资作假:31家基层政府涉嫌买30亿外资

原标题:江苏淮安招商引资作假链条:31家基层政府涉嫌买30亿外资

江苏淮安正在审理的一起刑事犯罪案件,揭开了一些基层地方政府“招商作假”的链条。

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中心监测发现,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淮安及周边地区20余家公司大量外汇频繁异常结汇,涉嫌跨境地下钱庄违法犯罪活动。

随着公安机关的深入调查,一个涉及金额近30亿元人民币的地方基层政府招商引资作假“利益链”渐渐浮出水面。

澎湃新闻2016年9月初从该案的相关卷宗材料中发现,面临招商引资成为地方各级政府重要考核指标的激烈竞争和压力,一些基层政府为了完成上级“分解”下来的任务,不惜通过“借用外资”的方式,来“实现”招商引资指标。

据淮安市淮阴区法院于2015年12月做出的一审判决,淮安市有31家基层政府参与“借用外资”一事,涉及金额高达近30亿元,基本囊括了该市的主要区县和乡镇、街道。

庭审显示,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借用港澳特区商人的身份,注册纯粹的空壳公司,从中介那里借来“外资”,注资完毕1-3天左右后,再以支付工程款、设备款的名义把资金转回去。按照约定,每用这种方式完成“招商引资”100万美元,中介可收取12.5万-18万元的人民币作为手续费。有的基层政府还被指向中介出具履约承诺书。

在上述淮安市淮阴区法院审理的“非法经营案”刑案中,黄兰英等7名招商引资“掮客”被指非法经营外汇金额达人民币29.7724亿元。

2015年12月21日,黄兰英等7人一审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至三年不等,且全部被执行缓刑。其中5人已经提起上诉。淮安市中级法院将于近期开庭二审。

“相当亮眼”的外资数据

近年来,淮安利用外资成绩“相当亮眼”。公开数据显示,2009-2011年该市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5.47亿美元、10.5亿美元和16.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5.1%、92.2%和54.1%,增幅连续三年全省第一;2012年到账外资同比增长30.9%,增幅全省第二,虽未实现“四连冠”的年初目标,但总量仍居区域第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