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台“国史馆”拒大陆学者用心好“独”(2)

2016-08-09 10:25:23  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台湾“国家图书馆”馆长曾淑贤就此表示,目前“国图”文献包含过去从大陆带来的善本资料以及从世界各国搜集到的出版品等档案资料,全都对外开放,不会因为国籍或是身份而予以限制。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中心所长袁易也表示,听到这个消息很惊讶,政大国关中心的资料都属于公开,不会对任何人士限制。

8月2日,台湾学术界针对“国史馆”发起“捍卫学术自由·反对阅览新制”的全球学者联署活动,现已得到美国、英国、日本等各地学者、各界人士的支持。

绿营用心很“独”

吴密察曾任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台湾历史博物馆馆长,2001年在陈水扁当局当过“文建会”副主委,2010年退休后,参与“独”派大佬辜宽敏创办的“新台湾国策智库”,个人“独”派色彩浓烈,在台湾教科书编写、反“课纲微调”“太阳花”学运中,多次发表“反中”言论。

但“国史馆”开倒车不应理解为吴密察的个人行为,而应视作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的系列动作之一。诚如朱浤源所说,蔡英文上台后,台当局各“部会”机关“独”的意识越来越浓,步调越来越整齐。他担心,以前“国史馆”会邀大陆学者演讲,未来一定不可能再邀,两岸学术交流会减少。

台湾政治大学图书信息与档案研究所教授薛理桂日前投书台湾《中国时报》表示,“国史馆”抱残守缺的做法,只会对台湾带来负面形象,不让大陆学者接触史料,吃亏的会是谁?真理愈辩愈明,真相愈揭露愈透明。以前民进党还嘲讽蓝色执政时代有档案没开放,今日绿色执政更应该有开阔的胸襟,让档案完全开放给民众应用。

有台湾学者指出,在大陆大力支持1949年以前民国史研究之际,台湾“国史馆”却要收紧学术开放性,增加台湾学者研究困难度,让对岸无法获得历史真相,这是“放弃历史话语权的竞争”。

但民进党当局哪里会在乎这个“历史话语权”呢?他们只想让与“中华民国”有关的一切历史印记都消散无踪。若岛内学者每次查档案都得申请等待,久而久之,台湾的民国史研究自然会降温和衰落。如此,绿营就更有机会重新解释历史,推行“台独”史观了。小小一个借阅新规,用心之“独”却绝不可小视。

(责任编辑:陈倩 CN03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