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新深圳速度”背后的全球创新圈(1)

2016-05-10 16:16:20  南方日报    参与评论()人

“新深圳速度”背后的全球创新圈

行驶在英国伦敦的比亚迪双层电动大巴。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

创新正在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深圳经济特区,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率先探索破解“动力转换”难题,在创新驱动发展中上演着一天创造46件发明专利的“新深圳速度”。

南方日报记者历时一个多月,深入深圳创新发展第一线实地调研,从华为、比亚迪到大疆创新、光启研究院,从政府部门到创投机构,从创新园区到众创空间,全面聚焦创新深圳背后的新动力、新路径和新模式。

今日起,南方日报推出“深圳创新驱动第一现场”系列报道,透视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圳密码。

北冰洋上的挪威属地斯瓦尔巴特群岛(Svalbard)白雪皑皑。穿越严寒与风雪,深圳华为开通的全球最北的LTE站点,为这里的人们提供了移动通信服务。

南方日报记者从深圳出发,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在全球作物多样性信托基金会负责人迈克尔·托赫博士的带领下,走进世界末日种子库(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这里储存着来自世界各地数十万份植物种子的“备份”。总部位于深圳的华大基因是该种子库的第一个战略合作机构。

此时,比亚迪生产的电动大巴正行驶在穿越北极圈7个国家的道路上,华为研究院正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研发5G通信技术,大疆公司在美国加州组建了专攻自动驾驶的顶尖研发团队。

2015年,深圳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6957件,平均每天创造46件发明专利,这被人们称为“新深圳速度”。从“三天一层楼”到“一天46件发明专利”,“新深圳速度”的背后是深圳企业全球创新圈的悄然成型。

创新布局北极圈上的深圳元素

“世界末日种子库”一年只开启两三次,通过5道冰封的大门和一条百米多长的隧道,摆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种子的存储架映入眼帘。从2008年至今,这里已存储了来自71个国家、84个机构的种子样本,将“保障全球食物的终极未来”。

作为第一个与“世界末日种子库”合作的中国公司,华大基因将利用其强大的基因测序能力,参与共建全球农作物数字库的工作,并在基因信息数据、生物样本采集、存储管理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上合作。

同样是在北极圈附近的全球最北超百万人口城市——俄罗斯圣彼得堡,比亚迪纯电动大巴即将投入当地公交运营测试。北极圈共穿越8个国家,比亚迪的电动车已行驶在除冰岛外的7个国家。“除了南极洲,比亚迪的电动车已经遍布全球六大洲。不过如果企鹅也需要,比亚迪会马上进军南极。”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自豪地说。

北极圈上的深圳元素背后,是深圳企业的全球创新布局。特拉维夫是以色列的经济中心,1小时车程内密集分布着众多科技创新企业。5月6日,深圳光启集团的全球创新共同体孵化器在这里成立,这是中国科技企业首次在以色列设立非财务投资目的的科技基金及孵化器。

光启集团董事会主席刘若鹏说,以色列是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之一,是创新资源的“超级市场”,在未来科技领域有无比巨大的能力和潜力。以色列深蓝环球公司(Indigo Global)合伙人多里安·巴拉克则表示,深圳与特拉维夫这两个创新城市之间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

深圳企业对外投资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研发机构成为对外投资的新热点。2014年,深圳投资额200万美元以上的研发企业新增54家。截至2015年底,深圳设立境外企业和机构达数千家之多,分布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为、比亚迪、华大基因等企业在全球各地设立研发中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