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上海呼吁爱情作品入教材:不能只让学生网上自学(1)

2016-03-28 11:01:54  澎湃    参与评论()人

上海呼吁爱情作品入教材:不能只让学生网上自学

由于课堂无法满足青少年对爱情的好奇,他们选择在课堂外“自学”爱情课程。刘行喆澎湃资料

原标题:上海有教师和作家呼吁爱情作品入教材:不能只让学生网上自学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奥,你也在这里吗?’”这是张爱玲的作品《爱》。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016年3月24日,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东方教育时报》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联合主办的“经典爱情作品进课堂———高中生的爱情观与生命教育论坛”上,在上师大附中报告厅里,两堂与爱情相关的展示课在此进行,数十名高中生热烈地讨论着他们所理解的爱情。

讲授《爱》的是上师大附中的教师尹胜娟,讲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是回民中学的教师石裕雄。展示课刚开始时,学生们还有些放不开,而随着讨论深入,他们开始畅所欲言,有些观点令听课专家也觉得脑洞大开。

“学生们的想像力很丰富,老师上课时应带入情景,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咀嚼,而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文章的意境。”语文特级教师、复旦附中青浦分校校长黄玉峰对澎湃新闻说。

观点:需纠正简单直接地反对早恋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公开展示课,半年多前,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仲立新和上师大附中特级教师余党绪以及著名作家叶开等人聊天时,深感现在中学生的爱情观和生命教育存在缺失。

“孔子编定的《诗经》中的名篇《蒹葭》就是描述的爱情,为什么现在还不如古代开放?”市北中学校长陈军发问。

“中学生对于爱情的了解,有的已经超过了我们这些老师和父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应该去压制他们么?”著名作家叶开说。

事实上,对于学生的早恋,学校的心理是微妙的。“有的老师看到异性同学在一起走路、说话就紧张,担心‘早恋’;有的老师建议,学校应该把一些校园角落里的路灯装亮一点……”上海师大附中校长严一平讲述了在学校的真实经历,他本人更倾向“堵不如疏”,面对花季少男少女,应该引导他们的情窦初开。

黄玉峰也碰到学校六年级的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已经蛮要好”的情况,他的态度更加坚决:“对于他们朦胧的感觉,要引导,不要压制。”

调查:新媒体成为中学生获得恋爱知识主渠道

中学生自己对于爱情怎么看?

《东方教育时报》在上海市的一所市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一所区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一所普通高中的高一年级各抽取一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12.4%的受访学生表示自己身边的同学、同龄好友中已经开始谈恋爱的人有很多,47.6%表示这种现象有一些,30.30%表示有个别在谈恋爱,而身边几乎没有同龄人谈恋爱的只有9.7%。

与之相对的是,在学校各类课堂体系中,爱情教育均不成体系,难觅踪影。调查显示,41.1%的学生表示在心理课上有过一两次关于爱情的专门讨论,72.6%表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有过一两次谈论,同时,仅7.5%的受访者表示班主任在班会课上有过一两次专门讨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