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教育系统反腐风暴中“高校独董”密集辞职(1)

2015-12-22 09:48:41  环球网    参与评论()人

教育系统反腐风暴中“高校独董”密集辞职

【金融·资本】近1/3上市公司独董来自高校

聘请拥有高校学术背景的独立董事,成为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时髦之选。据近两年公开信息统计,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名单中,每3个就约有1个出自高校的教师行列,比例远远高于官员独董。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了解到,高校师资队伍普遍良好的公众形象是其变身董事会座上宾的主要原因。但这场看起来似乎无可厚非的双赢游戏,近日却遭到教育部的当头棒喝。

12月1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刘亚和国际商学院原院长汤谷良被教育部通报处分,两位在任职上市公司独董期间违规兼职所得也被悉数追缴,一轮围绕“高校独董”的争论开始发酵。

教育系统反腐大棒挥下,清查“高校独董”很可能引发继清查“官员独董”之后的又一次反腐地震。

官员独董被清理,大批高校教师补缺

近三成独董来自高校

按照国际定义,独立董事是指不在上市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关系的董事。上市公司设立独董制度主要是为了保护没有发言权的中小股东权益,防止法人股、国有股一股独大,理论上由专门的社会中介机构和社会组织,或公司董事、监事、股东提名,再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上海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解释,“证监会对于董事会治理是有一套制衡规范的,大股东控股比例越高,就要求设立越大比重的独立董事,原则上每家都不能少于两位,公司肯定会考虑一个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范围。”

他向记者透露,2013年10月中组部曾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即中组部“18号文”),对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中的任职资格、报酬等方面都做出严格的限制和规定,随即沪深两市大批有党政领导干部履历的独董为保“官位”匆匆请辞,相对低调的高校教师就是在这之后大量补缺,密集涌入了上市公司董事会。

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2日,A股上市公司中共设置独董职位近9000个,其中,有近3000位独董是由高校在任或曾任教授兼任的,占比接近1/3。

而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在东部许多城市,这项比例还可能更高。在合肥上市公司中,高校教师占到了独董总数的53%,几乎每家上市公司都有一到两位来自高校的教师;在温州本土的11家上市公司中,也有超过半数的独董来自高校;在南京,这个比例更是超过了80%。

上述董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以往独董最热门的人选是人脉资源丰富、可以带来许多隐性便利的官员群体,而高校独董的优势则在于形象正面、书卷气浓,“特别是本土老资格的高校教师,其实在商业社交圈也很活跃,而那些本身就钻研财经领域的教授更是香饽饽”。

记者注意到,从事银行管理、会计、国际商贸或者企业投融资分析的大学教授,同时被当地多家上市公司邀为独立董事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在长沙,中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相关院系的教授长期占据着当地上市公司独董队伍的大头,一人身兼四五职并不罕见;安徽大学财经专业和安徽财经大学则是合肥30余家上市公司选择独立董事最大的“人才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