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刘少奇长女:从未恨过父亲 那是时代造就的悲剧(图)(1)

2015-04-24 07:23:54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几十年的甘苦荣辱,对于88岁的刘爱琴来说,都已淡然。 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 对话动机

4月15日,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代表俄总统普京,向32位苏联卫国战争(1941-1945年)做出贡献的中国公民颁发“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刘少奇长女刘爱琴是其中一员。近日,新京报对话刘爱琴,耄耋老人追忆自己在苏联战乱时期度过的青春岁月,以及作为刘氏长女所亲历的时代起伏。

新京报记者 卢美慧 北京报道

88岁的刘爱琴精神头儿不错,一头银发梳得整齐妥帖,衬衫搭配西装马甲,没有一丝褶皱。

晚年的她,著书追忆父亲、参加纪念活动,但更多时候,她过自己的生活。

回想多年前的文革,父亲孤独地死在开封,哥哥刘允斌在铁轨上结束了生命,弟弟入狱,铁窗内被折磨得近乎精神失常,对于她自己,第二任丈夫也在最艰难的时候离开了。

她也想过,如果生在普通百姓家,也许这一生不必这么辛苦。

问她心里有怨恨吗,她笑着摇头,“都过去了,这把岁数,不在意了。”

异国

印象最深的是“冷和饿”

新京报:俄方颁发纪念章、邀请部分中方人员参加红场阅兵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刘爱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共产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很多革命领袖的子女都被送到当时的苏联读书和生活,我们当时就生活在国际儿童院。

俄罗斯方面定期会有表彰活动,50周年时颁发过一次奖章,今年70周年,更隆重一些。

新京报:国际儿童院是怎样的地方,你在那里生活了多久?

刘爱琴:前苏联专门接收世界各地共产党和革命者后代的一个场所。1939年,我12岁,和哥哥还有几个孩子一拨儿,途经新疆到了当时的莫尼诺国际儿童院。一直到1949年跟父亲回国,在那儿生活了10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