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2017全国两会 > 更多新闻 > 正文

从基层人大代表履职看"中国式民主"活力(1)

2017-03-13 10:02:24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题:扎根在中国大地上——从基层人大代表履职看“中国式民主”活力

新华社记者

在“中国式民主”的相册中,有这样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群体:

他们在你我身边,不见经传、朴实无华;他们在最高政治殿堂,不忘初心、真诚建言。

他们的故事,拼接成亿万人民的真实生活;他们的履职,道出寻常百姓的期盼诉求。

他们,是日益活跃在全国两会的基层人大代表,仿佛春风拂过的劲草,扎根“中国式民主”的大地,迸发出生生不息的力量。

见证“中国式民主”的真谛——他们丰富变化的构成,是人民民主在中国大地根深叶茂的写照

刚办完退休手续一个月,50岁的虞纯就又一次收拾好行囊,从杭州来到北京。

虞纯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也是全国劳动模范。她已经开了21年的公交车,安全行驶的里程可绕地球近20圈。

“一个人代表几十万人,我的工作很重要!”这就是虞纯对人大代表的最直观理解。

与西方不少议会由权贵精英组成不同,中国的人大代表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根据选举法,中国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全国人大代表。包括虞纯在内的近3000名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的多数,就是按城乡约每67万人分配1个名额的比例选举出来的。

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是我们身边最平常的人。经年累月,他们在广袤的农田辛勤劳作,在喧闹的社区服务后勤,在火热的厂房加班加点。春暖花开,他们风尘仆仆、汇聚而来,走进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代表人民行使庄严的权力。

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那一刻起,他们就成为人类政治史上最独特的一道风景。

那年那一刻的中南海怀仁堂里,工业战线的劳模王崇伦、农业战线的劳模李顺达、年龄最大的老人齐白石、年龄最小的女工郝建秀……实际到会的1210名全国人大代表齐聚一堂,经投票表决,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得以正式确立。

岁月见证,民主的种子一旦播撒,就在中国的大地根深叶茂。

时代变迁,随着社会结构而丰富变化着的代表构成,不断迸发出民主的活力。

1988年,来自律师界的全国人大代表首次产生。那一年,中国律师队伍大约有3万人,来自安徽的王工等4名律师一同当选。他在大会会场喊出“我要发言”,连续4次即席发言,成为风云人物。

2003年,55名个体、私营企业主成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当年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户数达2353万户,私营企业300万户,民营经济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1月21日,胡小燕在广东省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成为中国第一批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出生在四川武胜县的她,至今仍在广东打工。那一届共有3名农民工当选,他们笑言:“我们代表着1.5亿人。”

2013年,8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大学生村官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在他们背后,是一个新兴的群体:约30万年轻人扎根基层、服务农村。

几年前,沈阳鼓风机集团齿轮压缩机有限公司的高级工人技师徐强参加人大代表选举落选,很多人安慰他说,人家没抽你一根烟、没喝你一口酒凭啥选你?后来,他被补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他理直气壮地对当初安慰他的人说:“人间正道是沧桑,我能当选就是广大选民对我的信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