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 循着考察足迹,在黄河之畔读懂中国(2)

6年前,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等古代神话。此次考察,总书记前往的甘肃天水,正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发祥地。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总书记指出,要将这份宝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后人,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相传,伏羲一画开天,肇启文明,被誉为中华人文始祖。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时期,渭水流域就有祭祀伏羲的传统。时至今日,每年夏至举行的公祭大典已成为海内外华人拜谒祖先的盛会。同宗同源,汇聚共同的力量,黄河脉动总能牵起中华儿女最深沉的文化认同。

从黄河之治看中国精神

此行途中,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参观时说,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

文物不言,器以载道。博物院内刻有铭文“宅兹中国”的何尊,是“中国”一词迄今发现的最早来源。

水运连着国运。在滔滔河水中寻找“何以中国”的答案。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

85年前,家国沦落之际、民族危亡之时,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的《黄河大合唱》,发出了“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怒吼。

不论是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的“复我河山,保我民族”,还是“文化的军队”从延安出发、到人民中去,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黄河两岸、万山丛中,从不缺少的是精神。

善治国者必重治水。黄河是母亲河,也是时起波澜的忧患河。

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焦裕禄精神发源地,在黄河兰考东坝头段,总书记伫立岸边眺望,向地方干部询问黄河防汛情况,了解黄河滩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