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透过“行进中国”,感受“头雁”北京的创新实践

怀柔大科学装置聚集区,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内部热火朝天,地球上“最亮的光”将在这里发出;中关村的实验室里,光量子芯片挑战算力极限,技术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双人舞”灵动摇曳;亦庄的大街上,自动驾驶汽车往来穿梭,曾经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走进大众日常……近日,人民网启动“行进中国”大型融媒体系列调研行,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案例,实探科创“头雁”北京的创新实践,以“小切口”展现京华大地的“创新”力量。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赋予北京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也是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北京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等优势,坚持“四个面向”,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根本,以支撑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数据显示,如今的北京,拥有55万余名科研人员、7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培育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医药健康、集成电路等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透过“行进中国”调研行,一个个生动的科技创新图景,串联起科创“头雁”北京面向未来、引领时代的新脉动。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时针回拨到2023年5月,科技部等12部门印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成为世界科学前沿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全球创新要素汇聚地”“推动北京率先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从出台外资研发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独角兽企业等支持政策;到科研项目经费实行“包干制”,技术攻关推行“揭榜挂帅”;再到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新设4支百亿级政府直投产业基金……科创要素活跃,耐心资本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加快,这一个个面向未来、引领时代的“驱动力”,都在标记着北京科技创新的厚度与实力。今日,创新北京,活力奔涌,日渐成为国际前沿科技的重要策源地和全球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地,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中实现新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