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大美善治润家园——我国大力推进网络文明建设述评

大美善治润家园

——我国大力推进网络文明建设述评

大美善治润家园——我国大力推进网络文明建设述评

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在这片土地上,先秦诸子、汉唐气象、魏晋风韵,五千年中华文明大河浩荡、源远流长,滋养泱泱华夏。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当前,信息革命日新月异,互联网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交流交往、创新创造提供了新平台、新空间,也为推动文明继承和发展、促进文化弘扬与繁荣提供了新载体、新机遇。

今天,我们这个有着10亿多网民、正由网络大国阔步迈向网络强国的东方大国,如何在信息化、智能化浪潮中继续书写“文明”新篇章,如何把网络空间塑造成凝心聚力、引领风尚、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新空间,成为新的时代课题。

“当前,社会上思想活跃、观念碰撞,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共同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文明建设,多次就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蘸满历史与时代的笔墨,中国继续书写着“文明”的新内涵。

大美善治润家园——我国大力推进网络文明建设述评

2019年5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图/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全面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为强国建设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泱泱华夏,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

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筚路蓝缕,跋山涉水,创造了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历史是精神的大写与展开,思想是文明的凝结与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深刻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对新时代如何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思考,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2019年5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今天,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接力棒传递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这是一种历史使命与历史责任。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述“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发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时代考卷常答常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亿万中国网民在网络空间记录生活、展示技艺、分享经验,海量的信息内容、丰富的文化生态,在满足不同年龄段网民多元多样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素养、心理认知和行为规范。

建设什么样的网络文明,既事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2018年4月20日至21日,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国加快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这是党中央的重要部署,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一年后,我国网络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出台。《意见》指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

“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2021年11月19日,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深刻阐明建设网络文明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实践要求,为加强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

2023年11月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强调“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促进优质网络文化产品生产传播,充分展示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积极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共同建设网上精神家园”。

与信息时代相伴而生,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顺应信息时代潮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亿万网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

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到建成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从互联网的后来者到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中华民族一路追赶,勇立时代潮头。

脱贫攻坚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新时代伟大实践锤炼伟大精神,成为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2022年组织开展13项“清朗”专项行动,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5430余万条,处置账号680余万个,下架App、小程序2890余款······建设一个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是广大网民的共同期待。

由《千里江山图》演绎出的舞剧《只此青绿》,以一场东方美学盛宴深深吸引了广大网友;越剧《新龙门客栈》以时尚的表达、新颖的编排在网上爆火“出圈”,唤醒了中华儿女血脉深处的戏曲记忆······激活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传统与现代握手,网民在交互体验中感悟网络正能量的底色与力量。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占据网上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网络空间向上向善的文明之光竞相闪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文明建设从开局破题、全面铺开到纵深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蔚然成风,网络文明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意义和作用更加凸显,凝聚起中华民族自信自强、勇毅前行的磅礴精神力量。

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让文明之花在网络空间粲然绽放

恩格斯指出,文明是“社会的素质”。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拓展,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网络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互联网内容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深化网络生态治理,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充沛,全社会共建共享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氛围日渐浓厚。

加强网络空间思想引领——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官网上线,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感悟真理力量;启动“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推动更多优质思政资源触达年轻一代;推出“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等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

理论是时代的先声。

一大批精品力作以广大网友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阐释、广泛传播,让党的创新理论通过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民网大型融媒体专栏“时习之”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通过全媒体化视听交融的形式,搭建起国内外广大网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平台;

新华网推出“讲习所”专栏,力求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网上报道“时效快、内容深、创意新”;

光明网推出“学习时刻”专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

主旋律高昂,正能量产生大流量,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

加强网络空间文化培育——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近年来,我国网络空间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网络文化精品持续涌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异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

国家大剧院推出超高清实时直播,北京京剧院打造“京戏云剧场”;云音乐会、云录制、云展览、云旅游、云观影等线上文化消费新场景、新模式不断丰富······我国数字文化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文博热”“文创风”“观影潮”“诗词热”成为网络时尚;“数字中轴”“数字故宫”“数字敦煌”“云游长城”多维度回答“何以中国”······博物馆里的文物、古籍里的文字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

大美善治润家园——我国大力推进网络文明建设述评

2022年1月4日,北京,观众在首都博物馆参观“穿越时空的大运河”数字影像。

网络文学进入主流视野,百余部优秀原创网络文学作品入藏国家图书馆;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非遗里的中国》在网上热播,《跨过鸭绿江》《人世间》《我们走在大路上》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一系列有内容、有温度、有力量的优秀作品在网络空间激发情感共鸣。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丰富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网络内容建设的创新创造活力持续涌流,广大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

“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网络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

甘肃“刚强兄弟”许志刚、许志强义务植树50余载,在黄土高原“种”出绿色江南;福建基层干部林锋扎根海岛一线,用生命诠释初心使命;重庆“同桌奶奶”李贤菊十余年不离不弃,暖心陪伴“瓷娃娃”······浏览中国好人榜,事迹感人肺腑、浸润心田。多年来,依托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国好人榜定期发布,坚持生动展示平凡英雄风采。

从做好“中国人的故事”“发现最美你评我论”宣传引导,到打造“亿缕阳光”“凡人微光”“星火成炬”等网上品牌栏目,我国在网络空间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持续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整体呈现向上向善的良好态势。

从一批批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到不断涌现的中国好网民;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网民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向网上延伸,亿万网民以实际行动印证“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时代新风大力弘扬,各地各部门广泛开展劳动模范、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网络宣传,深入实施网络公益工程,健全网络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网络文明环境逐渐形成。

加强网络空间行为规范——

两名散布谣言博主被约谈、16名主播写下“文明直播保证书”······重庆、江西、甘肃等多地对散布谣言的网络博主和“三俗”主播依法进行了约谈。

文明之堤长培长固。虚拟世界背后是现实的网络空间主体,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其网上的行为依然是法律所规范的对象,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对于需要较高专业水平(如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的直播内容,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并向直播平台进行执业资质报备,直播平台应对主播进行资质审核及备案。”2022年,《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出台,为网络主播从业行为划定了红线和底线。

为网络经销商立规矩,为消费者网购权益保驾护航。2023年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网络社区团购网络直播营销经营行为合规指引(试行)》正式施行,对网络社区团购、网络直播营销经营行为予以规范。

2024年7月,《广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自律公约(试行)》正式实施,广州市45家平台完成签署,围绕“网约车平台保质量守法规运营”“聚合平台的自律规定”“共推行业自治协商制度”等行业发展重点方面达成自律自治共识。

······

······

“提倡正确导向,反对不良网风”“提倡遵纪守法,反对违规违纪”;“坚持守土有责,完善平台规则”“坚持行业自律,倡导文明用网”;“增强安全意识,践行网络诚信”“坚持依法上网,承担社会责任”······以完善网络文明规范为依托,各地积极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网络文明准则,培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伦理和行为规则。

让网络行为规范更加完善,建设诚信、尊法、理性、向上的网络空间,政府、企业、网民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力,构建起人人参与、齐抓共治的网络文明建设工作新格局。

“强国使命心头记,时代新人笃于行。向上向善共营造,上网用网要文明。”在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上,五位代表共同发布《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帮助广大青少年更好地理解在网络空间“怎么干”的方法和“往哪走”的路径。

近年来,相关部门不断出台并完善青少年网络使用与安全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学校开设网络素养教育的独立式课程,护佑孩子健康成长;家长日益注重自身网络素养的提升,为孩子树立榜样;互联网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利用技术优势,推动青少年网络保护工作走深走实。

网络文明与青少年之间“知”与“行”的双向奔赴正在不断实现。

加强网络空间生态治理——

良法善治,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面对一些网上乱象,各部门合力铸就“铁拳”。国家网信办先后开展专项行动40余项,围绕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持续发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开展App治理,截至2024年6月,已通报39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SDK);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相关规定,大力整治“霸王条款”、明令禁止“自动续费陷阱”等违法行为。

“大家好!‘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

“刷好评、刷销量、删差评可不是小事,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下面让我考考你们,作为电子商务经营者需要什么条件?”

······

······

通过网络播放的普法动画,以有趣的电子商务法拟人形象为观众普及法律知识。这样的网络普法案例不胜枚举。

“2022全国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云大赛”吸引超220万人报名参赛,访问量逾1.64亿;全国建立以普法为主要任务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视频号等超过3万个;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注册学校超21万所,用户数1.78亿······一个个数字,折射出网络普法工作的成效。

法随时而变。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求在哪里,法治建设就跟进到哪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要求网络直播经营者明确消费争议解决机制、依法发布商业广告;《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围绕预防预警、信息和账号处置、保护机制等环节作出规定,让“按键伤人”“按键杀人”网暴者无处遁形······相关法律法规陆续出台,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加强网络空间文明创建——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开展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

网络媒体采风团经常性走进乡村田野、工厂企业;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权威媒体及网络平台得到充分传播,爱心队伍不断壮大;从乡村振兴到文明礼仪,再到慈善公益,线上平台不断为线下“引流”。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不断向网上延伸。

济南市打造“济南市网络文明主题广场”,让“网络文明在身边”;邯郸市面向全市征集优秀网信公益短视频宣传作品,倡导全市网民文明上网、文明用网;乌海市建立完善“社科智库”,促进有关专家学者、专业人士、网络名人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和传递者······以文明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用网络文明托起“云端”向上向善美好家园,是时代之需,也是人民所盼。

大美善治润家园——我国大力推进网络文明建设述评

2024年7月2日,江苏省连云港市举办“携手护网行共治e空间”主题活动。通过快乐有趣的互动体验,文明上网、安全用网理念走进孩子们的心中。

从网络世界的信息终端到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我国网络文明品牌活动精彩纷呈,基层网络文明创建成果丰硕,全社会共建共享网络文明的工作格局正在形成。

深化网络空间文明交流互鉴,为丰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史册的崭新华章。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文明的高度和广度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全面深刻阐释,彰显了大党大国领袖宏阔的文明视野和宽广的世界眼光。

天下为公、民为邦本、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些内嵌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之中的文化基因,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精神之基。

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文明正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

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一部人类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文明交流史。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为不同文明的展示传播、交流对话、互学互鉴搭建了广阔平台。

在不久前的第77届戛纳电影节上,国漫电影《落凡尘》、猪猪侠系列大电影《超级赛车》《海洋日记》等多部精品影视作品悉数亮相,向全球展示国产动漫的风采。《长安十二时辰》《风起陇西》《庆余年》等IP剧集掀起全球追剧热潮,登录欧美等上百个国家主流视频网站。

在海外,《大国重工》等16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被收录至大英图书馆;在起点国际平台,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作家共同创作······中国网络文学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生动名片。

米哈游网游《原神》被译制成14种语言版本,全球玩家数突破3亿。有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企业自研游戏的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63.66亿美元,已连续4年超千亿元人民币。

网文、网剧、网游文化出海“新三样”在全球刮起中国风,向世界展现多元立体的中国形象。

“这个世界完全容得下各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不同文明完全可以在平等相待、互学互鉴中兼收并蓄、交相辉映。”2024年6月28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主席的一番话直抵人心,启迪未来。

中华文明自古就秉持开放包容,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红海之滨,中沙联合考古队“唤醒”沉睡千年的历史遗迹,为“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究提供了考古实物资料;埃及卢克索孟图神庙,中埃联合考古队让神庙实地景象和出土文物重现于世人面前······

近年来,中国同各国一道,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携手点亮文明交融之光。

在缅甸,仰光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美丽中国”缅甸小画家绘画比赛吸引众多当地民众关注,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浏览量达到近25万人次;老挝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专场直播活动,向当地民众展现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

古籍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成果的结晶。通过国际数字化合作,“中华古籍资源库”走向世界,发布了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法国国家图书馆等海外收藏机构的古籍资源176万幅,实现全球中华古籍集中展示和数字化共享。

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首届中阿国际短视频大赛以“友谊和希望”为主题,面向中阿各国青年征集原创短视频作品。来自中国、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埃及等十多个国家的青年代表,选送作品1600余条,网络投票总数超过100万人次······参赛作品中既有旅居各阿拉伯国家的华人华侨、留学生、海外务工人员的海外生活体悟,也有长期在中国学习、工作、创业的阿拉伯各国商人、职员的美好经历,共同讲述中阿友好故事。

过去,古丝绸之路促进亚欧大陆各国互联互通,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今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古丝绸之路和丝路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硬联通”到“软联通”“心联通”,翻开各国文明融合共生的时代新篇。

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当前,人类文明行至错综复杂的岔路口,是奉行“丛林法则”“零和博弈”,还是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2023年3月15日,中国向世界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这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党大国为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中国一以贯之。

今天,中国不忘本来、适应时代、面向未来,创新创造活力迸发,中华文明、网络文明之花繁盛绚丽。

今天,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与世界各国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互联网跨越时空、联通世界,打开了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空间。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中国式现代化必将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人类文明发展注入蓬勃生机。坚持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中国正与更多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进步,更加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将同世界上多姿多彩的不同文明相互成就,共同开辟人类文明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路子康 CN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