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时政微观察丨保护好“城市的灵魂”(2)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北京的历史街巷、胡同院落考察。他强调:“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

时政微观察丨保护好“城市的灵魂”

△2024年7月3日,台湾青年在天坛公园拍照留念。当日,2024“未来能源领袖”两岸青年交流营的营员参观游览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天坛公园等地。

夏日,天坛公园祈年殿前,游人熙熙攘攘。近年来,经过腾退保护,天坛的历史风貌得到极大恢复,这座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皇家祭天建筑群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太庙,是古代皇家的祭祀场所。1950年5月1日,这里改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的推进,太庙也陆续腾退了非文物建筑,逐渐恢复其历史风貌。

自肇建至今,北京中轴线历经城市历史演进而持续地影响着城市发展,展现出传统规划理念持久的生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北京中轴线”代表了世界城市历史中的一种特有类型,体现了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以及“中”“和”的哲学思想,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中轴线的申遗之路,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时政微观察丨保护好“城市的灵魂”

△2021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考察。

漫步2800余年岁月淘洗的平遥古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重回福州三坊七巷,总书记指出“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文物和文化遗产,星散在中华大地上、绵延于岁月长河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

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这是文化遗产保护必须直面的问题。

时政微观察丨保护好“城市的灵魂”

△2019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