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才刚刚开始便酷热难耐,在骄阳炙烤的钢筋水泥森林中,片刻阴凉显得尤为珍贵。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魏科撰文称:“是时候准备好应对一个40℃极端高温的世界了。”他提出,要提高城市的抗热能力和通风能力,其中就包括加速城市水泥和沥青下表面的改造,在城市道路和广场恢复植被和天然地面,改善建筑隔热性能等。
记者在北京城走访时发现,京城各处正在巧妙利用绿地和水景,打造出天然“空调”,为城市抗热、通风,发挥积极作用。
公园绿地
一步一景送来阵阵清凉
“过来,孩子,这边有荷花。”“太好了,爸爸,我过来啦!”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一对父子,走走停停。不远处,是“大暑清荷”——绿心二十四节气林窗之一。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凉风习习
时间接近中午,虽然光照不强,但闷热难当。好在,这片“大暑清荷”,水系缠绕,凉风习习,小荷才露尖尖角。父子俩继续往前,穿过林荫路,就是通蕖码头。在建园文勘过程中,这里发掘出一段2.5公里的运河故道。按照“海绵城市”的规划理念,设计师们复原运河古韵的同时,还将植被、河流、雨水收集系统汇集于此。
尽管是工作日,运河故道两侧的林荫路,依然时不时走来漫步的游人。有一队大妈,身着统一的鲜艳服装,在林荫路、通蕖码头、通蕖桥边合影留念。大妈们一路欢声笑语,乐在其中,有人说:“这边不热,有风,有水,还挺阴凉。”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林木覆盖率达到80%以上,而且一步一景,水系点缀其间,让人在不经意间感受到阵阵凉意。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凉风习习
早在2004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就启动了7块城市楔形绿地建设。北京市民能明显感受到城市的“热岛效应”,远郊区延庆、怀柔、门头沟、密云等普遍较为凉爽,而城区和近郊区较为炎热。于是,园林部门就设想通过楔形绿地把城市外围的大环境生态绿地和城市中心区连接起来,为城市中心区源源不断地输送凉爽空气,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一转眼,20年过去了,楔形绿地已经从7块增加到9块,北京构建起“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空间结构和指标体系。一屏:山区生态屏障;三环:一道绿隔城市公园、二道绿隔郊野公园、环首都国家公园;五水:拒马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泃河为主构成的河湖水系;九楔:九条楔形绿色廊道。预计到2035年,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至17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升至95%、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5%。
据气象部门近年来的数据,相较周边地区,三环到五环之间绿隔城市公园区域平均温度降低0.8℃,五环到六环之间的绿隔郊野公园区域平均温度降低1.4℃。
屋顶花园
裸露屋顶改造增添绿意
天坛公园东侧,隔着天坛路,是以红桥市场为核心的红桥商圈。从最初的红桥农贸市场,到具有民族风格的集贸商厦——红桥市场。北京市民对此处的印象,集中于珠宝和小商品交易。
但在市场5楼,有一处鲜有人知的屋顶花园。乘坐电梯,到达5楼,目前是一个艺术空间,同时也提供餐饮服务。从5楼侧门,走到一片露台,星星点点的绿植之间是玻璃穹顶的星空餐桌,不远处能看见天坛祈年殿。夏季夜晚到此用餐,应是惬意清凉的。
红桥市场5楼的屋顶花园,让裸露屋顶变得阴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