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总书记西北行 | 记者手记:江河一脉家国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开启了一趟西北之行:陕西延安—青海西宁—宁夏银川,4天时间3个省份,行程跨越数千里。

黄土高原、延河水畔,世界屋脊、湟水河谷,贺兰山下、塞上江南……中国西北,黄河远上白云间,山川形胜,气象苍茫。

6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出席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后来到青海考察,第一站走进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看望这里的老师和同学们。

总书记西北行 | 记者手记:江河一脉家国梦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这是一群来自黄河源的孩子们,他们的家乡是果洛藏族自治州,从边远牧区来到省会西宁,求学于这所上海援建的寄宿制中学。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高一(1)班教室。这里,一堂主题为“新时代、新家乡”的思政课正在进行。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粉笔书写的“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稚嫩而工整。

15岁的尼东拉毛起身展开一幅手绘图,用标准的普通话向习爷爷讲述家乡的今昔巨变:“从以前的骑马放牧到后来的骑摩托车放牧,再到现在的无人机放牧,我的家乡越来越现代化了!”

总书记西北行 | 记者手记:江河一脉家国梦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牧区姑娘目光清澈,挺拔如一株蓬勃生长的青稞幼苗。2023年9月,她第一次走出县城,坐汽车辗转9个多小时,来到这所中学。几个月后,品学兼优的尼东拉毛第一次坐飞机远赴上海研学。望着黄浦江畔的林立高楼、璀璨灯火,她立下人生志向——将来到艰苦地区去当一名语文老师,把无限精彩的世界讲给更多人听。

习近平总书记慈祥地看着同学们,亲切地说:“从牧区来到这里,生活习惯会有一些改变,但你们的人生会有更多的机会。”温暖有力的话语,拨动孩子们的心弦。

教育之光,可以跨越山河阻隔。教育对口帮扶,一直是习近平同志深深的牵挂——

在福州工作时,发起“千家企业建千校”爱心活动,为陕西延安捐建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2015年春节前夕,总书记到陕西考察,专程前往这所小学看望慰问。

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为对口帮扶下实施迁建的四川南充之江小学培土奠基。就在上个月,总书记还给之江小学的学生们写了回信。

新时代以来,中西部教育被置于全国教育总体格局中优先谋划设计,一系列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协作帮扶政策举措,照亮中西部孩子们求学成才之路。

教学楼前广场上,数百名师生向总书记围拢过来。灿烂的阳光,洒在质朴的脸庞上,如潮的掌声,真诚而热烈。

“坚持全国一盘棋,相互帮助,特别是沿海地区要帮助西部地区,发达地区要帮助欠发达地区,都要找准角色。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教育对口帮扶,要把孩子们培养好,这有深远的意义。”一番话,令现场许多人热泪盈眶。

因为,在这所学校里,有太多这样无悔奔赴的故事——

学校校长常途,来自长江入海口的上海。从皖北考到上海,躬耕三尺讲台,他笃信“教育改变命运”,组织一声召唤,义无反顾走上高原。

高一(1)班班主任肖飞雪,来自黄河中下游的洛阳。牧区孩子“渴求知识的眼神”,让她决心扎根于此,“只要学生们能走出去,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我的选择就值了!”

江河一脉,同心筑梦。正如这所学校的校歌所唱:“我住黄河源,君住长江尾,江河奔腾不息,承载深情厚谊……”

习近平总书记感叹:“包括教育在内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取得显著成效,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宏觉寺,在热闹的西宁城中静静矗立。

这座千年古刹,见证了唐蕃古道的恢宏繁盛,聆听过丝绸之路的车马辚辚,更镌刻下汉、藏、蒙等民族千年交流历史和团结印记。

在这里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奋斗。希望青海藏传佛教界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总书记西北行 | 记者手记:江河一脉家国梦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从历史,可以映照现实,可以远观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