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时政微观察丨新“长城”,新奇迹!(2)

实施“三北”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它为占中国陆域国土面积近一半的三北地区,种下新的希望。

“三北”工程如何化“万里风沙”为“绿色长城”?《时政微观察》为你解读。

系统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为了开好这次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巴彦淖尔之行中,一路看了湖、田、林、沙、水。

考察第一站,总书记来到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这里曾经芦苇泛滥、黄藻密布,“病”得不轻。如今,湖心断面水质保持在Ⅳ类。未到岸边,已闻鸟语。

时政微观察丨新“长城”,新奇迹!

△2023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梁素海考察。

展板前,当地负责同志向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了治理思路之变:最初“就水治水”,迟迟不见效。遵循总书记的系统治理观念,把山、水、林、田、湖、草、沙放在一起统筹考虑,格局和效果明显改观。

总书记肯定道:“乌梁素海治理和保护的方向是明确的,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

“要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座谈会上,总书记叮嘱,要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着力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荒漠化综合防治。

2021年全国两会,总书记在谈到要保护好内蒙古生态环境,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时,语重心长:“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

时政微观察丨新“长城”,新奇迹!

△初夏,新疆阿克苏柯柯牙镇,一排排杨树郁郁葱葱。曾经,这里一年有100天刮沙尘暴,一夜可摧毁万亩农田。

翻看“三北”工程发展史,我们就能理解荒漠化综合防治对全国生态安全的意义。

20世纪70年代,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5.05%,每年风沙天数超80天,甚至在70年代末形成了一条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

“三北”工程自1978年实施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4.8亿亩,累计治理沙化土地5亿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增长到13.84%,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三北地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拧成“一股绳”,统筹推进协同治理、联防联治。今年以来,“三北”工程攻坚战加快推进,目前取得阶段性进展。

突出重点——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

“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在巴彦淖尔新华林场,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正在治理的沙地,久久端详着那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栽种的树。

“这件事不能歇脚,不能松懈。”总书记将防沙治沙比作“滚石上山”,“稍不留意大石头就滚了下来”。

时政微观察丨新“长城”,新奇迹!

△内蒙古巴彦淖尔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