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长城长》正在北京卫视黄金时段热播。
《长城长》是三十年来第一部首都北京出品的、全景式书写长城题材的纪录片;是总导演王淳华人文历史纪录片三部曲中的收官之作、北京“文化清明上河图”中的最后一块拼图。
《长城长》开播以来便收获了各界关注,于酷云晚间专题节目榜上连续5日蝉联第1,在索福瑞71城晚间专题节目排行上连续3日蝉联第1;美兰德电视纪录片融合传播指数高居榜首。
这部纪录片不仅回答了长城源何而起,如何参与中华文明历史进程的问题,还呼应了文明交融共建、长城保护修缮、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当下重大社会议题。它既是一本长城文化科普书,又是一部中华文明密码本,同时还是部气势雄浑的视听音画诗。
在《长城长》临近收官之际,《影视独舌》对话总导演兼制片人王淳华,请她揭秘这段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
王淳华
缘起
所有的故事都一样,有着起因,经过,结局。
纪录片《长城长》的故事,对于大多数参与拍摄的创作者来说,开始于2021年的10月。在那个特殊的冬天,作为一个纪录片项目,《长城长》史无前例地拿到了北京文化引导基金500万的前期支持,加上了项目上路的第一箱油。
但对于总导演王淳华来说,创作《长城长》故事开始得要早得多。“一版策划案递交时间在2018年初,但想拍长城文化带的心,在《大西山》之后就起了。”
2016年,对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是一个标志性年份。这一年,重要的“三个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概念,被《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文件,第一次系统提出,并将其保护利用列入了北京市的任务清单。
2016年,对于王淳华来说也是创作上的标志性年份。这一年年末,她担任总导演兼制片人,筹备拍摄了近三年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大西山》在北京卫视首播。这部纪录片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以西山文化为切口,展现了北京城的历史源流和传承发展。
这部纪录片,不仅收获了热烈的社会反响、各界良好口碑,也起到了对“三个文化带”建设规划预热与科普的效果。
从这一刻起,王淳华的创作之路就暗中与《长城长》联系在了一起。
“《大西山》播完之后,我又接到北京市委宣传部任务,拍摄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大型人文地理纪录片《永定河》应运而生。把北京的‘山’‘水’‘城’文化都拍一遍,是我的创作目标,做完《大西山》《永定河》只差城了。2018年初,市委宣传部领导交代我,比照《大西山》做一部长城题材的纪录片。这就是《长城长》的创作缘起。”
如今回过头看,“三个文化带”中长城题材纪录片最后诞生,有偶然性但也有必然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