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总书记和山东的故事(2)

作为经济大省,山东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山东曾一度面临产业结构总体偏重、新兴产业总量偏小等问题。

2018年初,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成为我国首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综合试验区。

2018年6月,在山东考察调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浪潮集团高端容错计算机生产基地。当时,浪潮集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高端服务器国产化替代,有效推动了数字经济和新旧动能转换。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生产车间,仔细察看智能化生产工艺和流程,同工人们亲切交谈。

看到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闯出了一条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是否能过坎的关键。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高新技术,要靠自己,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

今天的齐鲁大地,正在依靠创新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扛牢经济大省的责任担当。

“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

山东半岛濒临黄渤海,海域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海洋科技和产业的有利条件。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当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调研时来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在超算仿真大厅,习近平总书记认真察看高性能科学计算和系统仿真平台运行情况,向科研人员详细询问构建超级计算机互联网、研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系统“深蓝大脑”、打造国家一流海洋系统模拟器的最新进展。得知超级计算机解决了海洋数据“碎片化”问题,大大提高了海洋观测和预测能力,总书记十分高兴。

总书记说,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

“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就都走到了,我心里也踏实了”

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总书记和山东的故事

2023年10月12日在山东省东营市拍摄的黄河与黄河三角洲湿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

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治国理政的大事。

“黄河入海流,真是辽阔啊!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就都走到了,我心里也踏实了。”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省东营市,考察黄河入海口。

回望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就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他原打算组织个马队视察黄河,深入调研一番,然后研究如何让黄河安澜。这个愿望后来没有实现。”

“如今我们接着做起来了。现在条件不一样了,可以坐飞机、坐火车、坐船、坐汽车。当然,走一遍不是为了仅仅看一看,而是要有思考、有想法、有部署、有行动,知行合一,做行动派!”

这次考察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抓好重大任务贯彻落实,力争尽快见到新气象。

“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

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总书记和山东的故事

这是2023年6月8日无人机航拍的曲阜市孔庙、孔府及周边城市风貌。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曲阜,距今有3000多年建城史,是历史文化名城、孔子故里。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看到《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总书记拿起来翻阅,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

习近平总书记随后同有关专家学者代表座谈。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总书记和山东的故事

这是胜利油田青东5采油平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