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情满景宁,凤凰展翅——写在全国唯一畲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之际(4)

歌会、乌饭节、彩带……一个个名词,让苦恼于如何打造城市名片的景宁人,眼前一亮。

博物馆筹建工作,交到了时任县文化馆馆长梅丽红手中。

她记得,那时县城用地紧张,有人建议博物馆建到敕木山上,那是景宁畲族人口最早定居的地方。

但山上交通不便、村居分散,工程建设费事,客流更无法保障。

最终,县委、县政府力排众议:这个馆建在县城中心,占地3400平方米,投资3000万元。

2012年3月,中国畲族博物馆开放,成为展示民族历史、体验民俗文化的新地标。

同时,景宁通过设立畲族文化发展基金、制定《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等,推进畲语、畲歌、畲舞、畲服等保护传承。

蓝延兰开在东弄畲村的彩带馆,游客和学生越来越多,年均超过3000人次。

这些年,她手中的彩带,也有了更丰富的色彩,有了汉字、花纹、畲族符号等组合编织样式。它们打破传统风格,跳出畲族人家,变成旅游产品、文创产品,激活文化自信,走入千家万户。

“现在,我就担心想学的人太多,教都教不过来!”蓝延兰笑着说。

今天,我们行走浙江,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朵朵盛开——

汉族人周仁建,与妻子蓝爱兰一同返乡,创新畲族绿曲酒工艺,他们开在大均古街的酒坊,年营业额已超20万元;

全省382个民族村,通过“同心共富·百村结对”等,实现“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摘帽;

海宁“五朵金花工作室”、柯桥“阿凡提工作室”、鸡鸣山社区“莎莎工作室”等,每天讲述着少数民族群众创业、就业、生活的故事……

(五)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情满景宁,凤凰展翅——写在全国唯一畲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之际

景宁大搬快聚安置点。供图景宁县委宣传部

探索绿色发展、挖掘特色文化之际,一个烦恼,也困扰着景宁和其他山区县。资源如何统筹?

九山半水半分田。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景宁就有779座。山多地少,镇村分散。再加上季节性降雨明显,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占县域90%以上。

此前走遍100多个村后,景宁大搬快聚办公室副主任柳卫香心里一惊:80%以上自然村,常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8%!

偏远的大山深处,花巨资通了公路、电和其他设施,使用效率低不说,未必能很好解决发展问题,也不利于生态保护。

回过头看,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已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作出相应部署。

2005年8月10日,习近平同志再访景宁,实地考察了东坑镇何村(现新和村)一处地质灾害点。

烈日当头,一行人戴着草帽,汗水仍顺着额头不断流下。

“我们原想在路边汇报,习书记坚持要上山勘察。”时任何村村党支部书记洪克贵说,前一年,台风“泰利”袭击浙南。狂风暴雨后,平桥后山出现裂缝,部分山体下沉一米。如遇强降雨,时刻威胁山下16户村民生命安全。

黄泥小道,杂草丛生,习近平同志沿坡而上。

站在山头,听完汇报,他严肃叮嘱当地干部,景宁地质灾害点较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在解决这一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上,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考虑。

在丽水其他地方调研时,习近平同志也多次强调,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实行“内聚外迁”,实行“小县大城关”“小乡大集镇”。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情满景宁,凤凰展翅——写在全国唯一畲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之际

如今的外舍新区。供图共享联盟·景宁

2006年初,平桥启动搬迁。

洪克贵记得,当时,部分村民情绪很大。上世纪50年代,他们从山顶下来、搬到山腰。1998年,因白鹤电站建设,搬到了平桥。安居没几年,又面临第三次搬迁。

刚开始,村干部连连吃到“闭门羹”。

当面遇上,村民就赌气说:“干脆让泥石流砸掉几间房,让你们受处分!”

一点点磨,讲危害、讲政策、讲前景。还有,党员干部带头搬迁。

慢慢地,大家想法转过来了:住在山里提心吊胆,交通也不方便,买包盐还得跑镇里。新安置点就在镇区,搬过去造新房,住得安心舒适,找工作都容易些。

73位村民顺利转移、陆续搬迁。

村民兰李清说,之前,老房年久失修,婚都没法结,搬迁当年,他就结了婚,前年生了二胎。眼下,一家四口住150平方米的房子,很是美满。

“小县大城关”“小乡大集镇”。

10余年来,这一创新思路,引领山乡实现“生态保护好、城市换新颜”良性循环——

人口,从散到聚,4.17万群众搬离高山远山;

布局,从零碎到统筹,县城为核,外舍新区、澄照副城“双星”闪耀,周边镇村串“珠”成链。

群山之间,一个新景宁创造出来了。

(六)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情满景宁,凤凰展翅——写在全国唯一畲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之际

景宁率先在丽水市创成浙江省5A级景区城。供图景宁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