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以来,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同中华文明深度融合,以真理之光激发中华文明新的生命力。中外文明交流交融极大促进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极大促进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天下一家、协和万邦的思想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深刻体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和天下观,展现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大格局和大胸怀。
“容”的智慧
对待不同民族、思想、宗教信仰和国家文明,中华文明善于在尊重差异性、多元性基础上,化解冲突、凝聚共识、实现融合,具有“容”的高超智慧。
平等相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
包容的前提是平等,是相关各方在相同的地位上彼此尊重、平等相待。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平等思想。例如,老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佛家强调“众生平等”,等等。
从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看,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结成民族统一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在民族平等尊重基础上实现了民族团结互助,各民族共同创造国家历史、共同抵御外部风险。
从不同文明来看,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人类文明发展历史表明,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正是由于秉持平等、谦虚、尊重的态度对待其他文明,吸收借鉴不同文明成果,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交流互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