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热解读|在江苏团,总书记给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方法论”

热解读|在江苏团,总书记给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方法论”

热解读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全国两会首次下团组,来到他所在的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

“新质生产力”是总书记谈到的重要关键词。总书记指出,“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这十二个字正是总书记为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给出的重要方法论。

应如何把握这一重要方法论?首先看先立后破。

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先要正确认识新质生产力。2023年9月,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此后又多次对新质生产力进行阐释、作出部署,这一概念随之成为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热词。

热解读|在江苏团,总书记给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方法论”

从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到今年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时聚焦“新质生产力”,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一系列重要安排部署释放出鲜明信号,即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且迫切。

从经济学角度看,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发展方式,代表了一种生产力的跃迁。这是否意味着要迅速以“新”换“旧”,放弃传统产业?

“先立后破”是总书记这次在江苏代表团给出的答案。总书记说,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