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居民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雄安新区,千年大计,未来之城。这里有很多的回迁居民。他们的生活现在怎么样,老人过得是否舒心,孩子的教育是否有保障?而对于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来说,有很多的外来务工者。他们能否留得下,住得安?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我们首先到雄安新区看一看。
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雄安新区南文营社区的李敬和一家正忙着团聚。
李敬和一家原来住在河北省容城县晾马台镇的西李家营村,2020年前后,雄安新区建设提速,李敬和的老家被划为建设起步区。老家被拆迁后,他们搬到了现在所在的回迁安置小区。
跟以前村里相比,安置社区的居住环境有了很大的不同,雄安新区的建设既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的智慧新城,也要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
对于李敬和来说,2023年还有一件特别难忘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们家做客。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总书记一直挂念着回迁群众的生活,2023年5月,在雄安新区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好雄安新区,重要的是衔接好安居和乐业,让群众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总书记的嘱托充满暖意,也饱含深情。
李敬和的岳母今年63岁,自从搬进回迁安置小区,生活闲适,看病有医保,每月还有一千多元的养老金。
平时早晚餐跟女儿女婿在家吃,中午上社区食堂吃饭,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办卡还享受折扣。
环境优美,基本生活也有保障,但对于老年人来说,离开了原来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农村,进入陌生的环境,难免会有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