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丨“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2)

民生小事,念兹在兹。2023年6月,在内蒙古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哪,都惦念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田埂上,细问土地的流转承包是否惠农,盐碱地的改造模式能否复制;沙地里,思索着光伏产业的发展是否可以实现多元经济的共赢……

“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这是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在《心无百姓莫为“官”》一文中写下的一句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答好“人民至上”考题关乎全局。

一切依靠人民。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

站稳人民立场,不仅是深厚情怀和初心使命,也是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黄土地到中南海,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向人民问计,听人民心声。“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

以调研开局,以调研开路。新时代十年来,基层一线,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去得最多的地方。大凉山的乡亲们一直记着:2018年年初,总书记乘飞机3个多小时,在深山里又辗转奔波两三个小时来看望他们。

“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2023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从岭南大地到河套平原,从江南水乡到天府之国,看“黄金水道”车船如织,听企业车间机器轰鸣,进社区农家体察民情……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做了生动而深刻的调研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