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新年贺词中,习近平谈大国重器之变

2023年12月3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

自2013年岁末起,习近平主席已连续11年发表新年贺词。每年的新年贺词,习近平主席都会提到一些大国重器、重大工程。

从神舟家族到C919大飞机,从国产航母到国产大型邮轮,从港珠澳大桥到复兴号……这些“上天入海陆上”的重大工程,凝结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也彰显着中国高度、中国深度、中国速度。

01

中国高度

新年贺词中,“上天”的重大工程,见证中国高度。

这些年,新年贺词中,习主席多次提到神舟家族,从2016年神舟十一号“遨游星汉”,到2022年“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再到2023年“神舟家族太空接力”。中国载人航天飞速发展,成绩亮眼。

新年贺词中,习近平谈大国重器之变

如今,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2023年12月31日晚,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在中国空间站收看习主席新年贺词,三名航天员表示,要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把中国人的“太空家园”维护好、建设好。

除了载人航天,在深空探测领域,中国航天也在不断前行。

习近平主席曾多次提到嫦娥探月工程:2018年,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2019年,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2020年,嫦娥五号等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

据国家航天局消息,嫦娥六号将于2024年前后实施发射,执行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这也将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陆,中国人将丰富人们对月球的认知。

探月之外,中国航天的探火和探日计划也在有序推进。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曾提到过“‘祝融’探火、‘羲和’逐日”。

根据国家航天局此前公布,下一步,中国航天将完成的是火星取样返回任务,该任务预计在2030年前后实施;探日计划方面,初步计划于2026年发射“羲和二号”卫星。

在这些“上天”的重大工程中,习近平主席还一直关注着北斗导航、C919大飞机的“成长历程”。

从2018年“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到2019年“全球组网进入冲刺期”,习主席两次在新年贺词中提到北斗导航。不久前,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

从2015年“总装下线”、2017年“飞上蓝天”,到2022年首架“正式交付”,再到2023年“实现商飞”,习主席四次在新年贺词中谈到C919大飞机。

新年贺词中,习近平谈大国重器之变

△2023年12月16日,一架蓝绿涂装的C919大型客机从香港国际机场腾空而起,飞向维多利亚港进行演示飞行,这是国产商用飞机首次翱翔香港上空。

从“神舟”问天、“嫦娥”揽月,到“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组网,再到C919“逐步成长”,这份满分答卷,不断刷新着“中国高度”。

02

中国深度

新年贺词中,“入海”的重大工程,见证中国深度。

2023年12月31日晚,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提到“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

国产大型邮轮说的是“爱达·魔都号”,2023年11月4日,我国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

历经八年科研攻关、五年设计建造,完成试航验证后,“爱达·魔都号”正式进入市场。从一组数据来看“爱达·魔都号”:

总吨位13.55万吨,长323.6米,宽37.2米,最大高度72.2米;全船搭载107个系统、5.5万个设备,包含2500万个零部件,完工敷设4750公里电缆;船上有客房2125间,可容纳乘客5246人,配置高达16层、面积4万平方米的生活娱乐公共区域……“爱达·魔都号”犹如一座“海上现代化城市”。

新年贺词中,习近平谈大国重器之变

昨天(2024年1月1日),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爱达·魔都号”正式迎来商业首航的国内外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