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18时26分,随着四川成都一位消费者的鲜花包裹从云南昆明发出,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200亿件大关,再创历史新高。
快递“小包裹”映射的是经济“大棋局”。人们常说,通则不痛。对于经济来说,同样如此。如果经济循环顺畅,物质产品会增加,社会财富会积聚,人民福祉会增进,国家实力会增强,从而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生动比喻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就像人们讲的要调理好统摄全身阴阳气血的任督二脉。”
临近年底,国内外各方面高度关注中国经济运行情况。《时政微观察》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两个维度,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
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多数生产需求指标同比增速回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总体上看,经济运行延续了持续恢复向好态势。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际经济循环格局深度调整。我国经济面临市场需求不足、内生动力不强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怎样持续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首先要持续增强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把大国经济纵深广阔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不断夯实中国经济发展根基。
今年前10个月,在一系列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政策举措作用下,我国投资规模继续扩大,结构继续优化,补短板锻长板投资持续增长。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9%。
△近期,客商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采购商品。
以民营经济为例。如今,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达到92.3%、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有力引擎。为疏通阻点、做好铺垫,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今年以来,一系列举措密集出台——
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即“民营经济31条”发布。随后,作为配套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8条”落地。11月,八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
随着一系列配套政策举措落地实施,各类经营主体发展预期趋稳。前三季度,新设民营企业同比增长15.3%。
△2023年11月12日,火车在广西钦州港码头装运集装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