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把心贴近人民”——解码“四下基层”(3)

历久弥新:“四下基层”内涵外延更加丰富

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创举,“四下基层”架起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有效促进党的政策主张落地生根、提高决策质量水平、畅通民意诉求通道、推动干部作风转变。

35年来,福建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推动“四下基层”内涵不断深化、载体不断丰富、制度日益完善,凝聚起广大干部群众接续奋斗的强大力量。

——从方法到制度,“四下基层”内涵日益深化。

四张小桌拼成一张长方形大桌,两侧各摆着几把椅子。霞浦县委党校的第一接访室,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陈设。1988年12月,习近平同志就是在这里接待来访群众,拉开信访接待下基层的序幕。

多年来,领导干部接访已成为霞浦县雷打不动的工作安排。

霞浦县县长罗义春说:“我们把领导接访日办成对群众的服务日,面对面纾解问题,心贴心处理矛盾。”

“把心贴近人民”——解码“四下基层”

2023年11月18日,宁德市霞浦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溪南镇七星海上社区接访。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坚持“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一系列制度规范相继出台:

福建省明确每年省级领导到基层调研不少于30天,市县两级领导不少于60天,全省持续开展开门接访、进门约访、登门走访、上门回访“四门四访”活动;

宁德建立“一企一策一专班”工作机制,派驻党员干部到项目一线为企业服务;

福州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行动,组织9.75万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

——从少数到全员,“四下基层”参与主体持续拓展。

福安市坦洋村是坦洋工夫茶的原产地,四周群山环绕,村前一水襟带。“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筛分整形……”谈起红茶制作工艺,坦洋村乡村振兴指导员冯坚如数家珍。

驻村三年来,冯坚带领村民筹资改造茶叶技术综合培训中心,建成村集体茶厂,发展电商直播,拓宽茶叶销路……

像冯坚这样的乡村振兴指导员,宁德还有很多。为让力量往乡村派、资源往乡村走,宁德通过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员等“一书记三大员”到村任职,充实基层力量,推进乡村振兴。

“把心贴近人民”——解码“四下基层”

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的食用菌产业园(2023年8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如今,“四下基层”早已不局限于党政领导干部等“关键少数”,更多普通党员、年轻干部正在参与其中。

干部沉下去,民心聚起来。宁德市委组织部部长陈惠说,近年来,宁德分批组织年轻干部到农村开展实践锻炼。截至目前,年轻干部累计入户走访1.5万多人次,收集问题和意见建议1600余条,为民办实事好事1200余件。

——从线下到线上,“四下基层”方式方法不断丰富。

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海域,连片的渔排、网箱在波光粼粼的海面铺展,满载海参苗的渔船穿梭其中,一派海上丰收景象。

“七星海域是闽东主要水产养殖区之一,养殖高峰期外地务工人员达两万多人。”溪南镇党委书记陈广昱说,霞浦县在七星海域成立全省首个建制式“海上社区”,通过“海上社区智慧平台”实时监测,将社区治理经验从陆地“嫁接”到海上,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69个单位入驻,实现“一栋楼”办公、“一条龙”服务,便利服务“马上到”。适应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新变化,福建通过优化服务、再造流程,让数字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四下基层”不断取得新实效。

“把心贴近人民”——解码“四下基层”

2023年11月16日,市民在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一件事”办事窗口办理事务。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