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对这座城市,总书记一直牵挂着(2)

对这座城市,总书记一直牵挂着

△展厅内,同一视角上海今昔对比图。上面一张“烂泥渡路”照片,拍摄于1995年左右,下面一张照片则摄于近年,满目高楼林立、绿草如茵。

讲解员介绍:“浦东人曾经有句戏言‘走过烂泥渡路,行人没有好衣裤’,如今这里已成为寸土寸金的陆家嘴金融城核心区。”

习近平总书记感慨:“看上去是完全不一样了,没有对比就不会知道,真是沧桑巨变啊!”

从第一个金融贸易区到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一系列“全国第一”,彰显了上海和浦东改革高地的澎湃活力。

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开放是上海的最大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描绘上海的“开放”基因:“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上海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同其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放作为紧密相连。我曾经在上海工作过,切身感受到开放之于上海、上海开放之于中国的重要性。”

穿过“海鸥门”,中国第一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出现在眼前。

2016年,上海自贸区运行3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示:“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今年9月2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揭牌运行十周年。十年间,在这片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中,一揽子开创性政策相继推出,一系列突破性实践深入开展,一大批标志性成果持续涌现。

如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播下的“种子”,已在20多个省份的自贸试验区茁壮成长,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目标定位。

每次到上海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提到一个关键词——科技创新。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海考察调研,了解医疗科技、汽车研制企业自主创新情况,他强调,“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张江科学城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临门一脚”。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为上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招”,提出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张江科学城,考察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了解上海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情况。

…………

对这座城市,总书记一直牵挂着

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科技创新寄予厚望。

这些年,“蛟龙”“天宫”中都有上海“身影”,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正成为上海的创新高地。2022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4.2%,其中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的比重约10%。

上海正在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探索“上海路径”。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今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闵行区考察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

上海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为满足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需求,打造了“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传递出鲜明信号——城市建设以人民为中心。

对这座城市,总书记一直牵挂着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