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些年,总书记亲身示范的爱国‘公开课’”之三
教导|“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清晨,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伴随太阳冉冉升起。
旗杆下,每日观看升旗的人群中,总会有许多目光炙热而坚定的青年人。
2021年7月1日,就在这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千名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和全国广大青年一起,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爱国“公开课”。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穿透历史的沧桑,回荡在天安门广场,也回荡在祖国大地上。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誓言铮铮,赤子丹心。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一个国家的进步,镌刻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考察、座谈、回信等多种方式,为全国广大青年们上了很多生动难忘的爱国“公开课”。
培养爱国之情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从小聆听母亲讲述岳母刺字故事的习近平,默默将“精忠报国”作为一生追求的目标。
“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深刻揭示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意义。
“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里,爱国从来不是抽象的,它蕴含丰富,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
2022年4月25日上午,在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走进思政课智慧教室、博物馆、图书馆,了解学校促进思政课教育改革创新、学校历史沿革、教学科研成果、加强文献古籍保护利用和促进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等情况,并主持召开师生代表座谈会。新华社记者燕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