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习近平的长江情怀(6)

2019年,当地启动长江干流、重要支流渔民退捕转产。“靠江吃江”20多年的她和成千上万的渔民一起上了岸。上岸干点啥?当时的她一片迷茫。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马鞍山市薛家洼考察,强调“长江禁渔也不是把渔民甩上岸就不管了,要把相关工作做细做实,多开发就业渠道和公益性岗位,让渔民们稳得住、能致富”。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人民的愿望,总书记牢记在心:“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70多年前,解放战争最后一场大战役在长江边展开。在人民群众支持下,人民解放军一举突破国民党反动派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

2020年8月,安徽合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渡江战役纪念馆,重温那段“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烽火岁月。

习近平的长江情怀

游客在位于安徽合肥的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2021年5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长江之歌,由人民谱写,为人民唱响。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要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

习近平的长江情怀

(四)

文化如水,水脉亦文脉。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一次次,习近平总书记凝望着长江,思考着长江,用心用情推动着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

相距20年的两次探访,意味深长。

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良渚遗址调研,强调“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

印证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良渚古城遗址2019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2023年7月,四川广汉。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代表党中央祝贺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落成使用。

习近平的长江情怀

这是2023年7月26日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拍摄的重新展出的Ⅰ号大型铜神树。新华社记者王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