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习近平的文化足迹|云冈石窟:千年瑰宝雕刻文化自信(2)

“石窟背后蕴含着具有鲜明开放包容气质的文化。”大同市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秘书长宋志强说,北魏鲜卑族以无畏的改革气魄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一改革,直接影响了隋唐。鲁迅所言“唐室大有胡气”便是此意。

除了包容性、和平性和统一性,云冈石窟也充分体现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创新性。云冈石窟的开凿样式从早期引入外来风格,到中期形成云冈风格,至晚期又吸收南朝风格。同时,云冈风格也不断走出去,东越太行山,西跨黄河,传播、影响至更多地区。

“洞窟开凿是一部历史,文物的保存、保护又是一段历史。”云冈研究院党委委员、文化遗产保护与监测中心主任卢继文说,读懂云冈历史,继承其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利用暑假来到云冈石窟研学的北京12岁学生董子妃和小伙伴们观看了石窟造像,还体验了文物修复、壁画绘制、搭建木构件等。妈妈王书丹说,这是她们出来研学的第六个暑假。从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到云冈石窟,她们仿佛置身历史隧道,触摸历史脉络,把文化自信植根心底。

守护传承:赓续千年历史文脉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云冈石窟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

走进第10窟,脚手架上多台设备正24小时监测石窟本体和微环境,10余名工匠忙着为石窟做养护。监测数据不仅服务于石窟保养维护,还为云冈石窟相关技术研究项目提供数据支撑。

过去3年,以日常保养为主的预防性保护工作全面提升。在完成第1至3窟危岩体加固及防排水等5项重点保护工程、6个洞窟日常保养的同时,云冈研究院制定了石窟病害调查标准和保护保养修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