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走进岳麓书院①|108字学规与它背后的山长们(2)

是谁制定了这套学规?是清乾隆年间岳麓书院山长王文清。这位来自宁乡的“卓然一代鸿儒”活了92岁,诂经考史,六法精良,著书上千卷。他两任岳麓书院山长共9年。首任时就手定了《岳麓书院学规》,被门人曹盛朝等47人刻成碑刻,嵌于书院墙壁上。现隐在讲堂屏风背后仅12字的《读经六法》和18字的《读史六法》,也是他制定。

走进岳麓书院①|108字学规与它背后的山长们

11月21日,游客在参观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陈列。

追溯《岳麓书院学规》培养人才理念的源头,“有两个,一个是张栻的《岳麓书院记》,一个是朱熹的《朱子书院教条》。”11月18日,在岳麓书院工作39年,担任“新山长”21年的朱汉民为记者梳理脉落。

公元1165年或1166年,时年33岁或34岁的南宋湖湘学派的宗师张栻主教岳麓书院,代理山长之职,为重建后的岳麓书院撰写了《岳麓书院记》,现就嵌刻在讲堂的木质屏风上,深刻影响了其后800多年岳麓书院的办学传统。其中,他提出了教育的宗旨: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为什么要办岳麓学院?不是为培养科举获取功名利禄和会写文章的人,而是成就传道济民之才。朱汉民认为,这种思想对王文清的学规有直接的影响。传道就要修身,《岳麓书院学规》的前10条都是讲道德修养,济民就要有利民爱民的本事,学规后面8条里讲了除了做好学问,还要通晓时务物理。

另一个深深影响《岳麓书院学规》的是朱熹,讲堂南北两壁嵌的“忠孝廉节”就是朱熹公元1167年前来岳麓书院“朱张会讲”时手书。公元1194年,朱熹任湖南安抚使再来长沙,着手振兴岳麓书院教育。白天在河东忙公务,晚上横渡湘江到书院讲学。此次他给岳麓书院颁布了《朱子书院教条》(由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改名),使岳麓书院第一次有了正式的学规。朱熹的学规强调了孝道,王文清的学规里第一条就是“时常省问父母”,《朱子书院教条》做人讲得多,做学问讲得少,但“为学之序”强调了《中庸》里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王文清的学规里面,博学之,就是要通晓时务物理,明辨之就是“疑误定要力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