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史诗《玛纳斯》生生不息(2)

“玛纳斯奇”是柯尔克孜语中对演唱《玛纳斯》的民间艺人的尊称,正是一代又一代“玛纳斯奇”的唱诵,使这部传奇史诗得以冲破历史尘烟,传承至今。

如今买买提吐尔干·艾色克也成为了一名“玛纳斯奇”,同时在克州歌舞团担任作曲工作。他的记忆里,始终保留着儿时观看老人演唱《玛纳斯》的情景。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史诗《玛纳斯》生生不息

毡房的地毯上,一群人围坐一圈,头戴白色毡帽、身着民族服饰的“玛纳斯奇”盘腿坐在中间演唱,毡房空间有限,更多的人只能站在毡房外,把围挡着的毡子掀开往里看。“玛纳斯奇”的歌声时而铿锵、时而婉转,配合着挥动的手臂,或模仿玛纳斯驰骋疆场时的雄姿,或抒发对英雄由衷的赞美。因为动作幅度大,“玛纳斯奇”往往唱着唱着就一点点向前挪去了,而全情投入的本人却丝毫没有觉察到。

一代又一代的“玛纳斯奇”为这部史诗倾注了智慧与想象力,其中尤其令人称赞的是居素甫·玛玛依。这位享年97岁的老人是迄今为止唯一能完整演唱八部《玛纳斯》的“大玛纳斯奇”,在家乡族人心中他就像慕士塔格的雪峰一样伟岸,是英雄史诗的征服者。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史诗《玛纳斯》生生不息

自上世纪60年代起,我国开始对《玛纳斯》史诗进行大规模调查、搜集、记录、翻译、出版、研究工作。其中居素甫·玛玛依演唱的八部《玛纳斯》跨越30年,历经三次演唱、记录,最终于1983年被全部记录下来,并于1995年出版。这一壮举标志着我国《玛纳斯》史诗从口头转向文本、从活态走向了固定文本形态。2004年,据此汉译的2000余万字的《玛纳斯》问世,这项工作前后历时17年。

英雄的故事 走下帕米尔高原

无论是婚礼庆典、重要节庆日,还是劳动之余,柯尔克孜族的人们总会聚在一起唱颂《玛纳斯》。

耳濡目染下,儿时的买买提吐尔干·艾色克时常暗自模仿大人们的唱腔、动作,但那时他还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戴上圣洁的白毡帽,面向大众倾力唱诵这部传奇史诗。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史诗《玛纳斯》生生不息

直到进入克州歌舞团后,买买提吐尔干·艾色克才开始系统学习《玛纳斯》史诗的唱法。最难的便是音调、手势动作和情感表达三者之间的协调融合,“一个好的‘玛纳斯奇’除了能演唱足够多的篇幅外,还要能打动人心”,这需要演唱者完全忘我地投入到史诗故事中去,用音调、手势的相互配合,最贴切地传达出唱词蕴含的情感,买买提吐尔干·艾色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