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都道姑苏好 此地最江南(3)

依水而建、因水而兴,苏州也成为江南城市的一个缩影,见证了大运河与沿线儿女的血脉相连。水是刚柔并济的力量,孕育了江南至刚至柔的性格,这里既有烟雨行舟的恬静,又有搏击风浪的敢勇。大运河上的东西交汇、中外交流,成就了江南文化开放包容的格局与气度。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大运河,从在北京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察看沿岸生态环境治理成果到前往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了解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取得的成效,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一座城传承千载文脉

从高空俯瞰苏州古城,目之所及,有千年文韵绵延传承,也有发展脉动生生不息。

在这里,范仲淹首创苏州府学,留下“天下之有学自吴郡始”的佳话,新中国成立后,这片土地产生了100多位苏州籍两院院士。千百年来,苏州造就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使江南不只是一个地域概念,更成为中国人精神家园里的文化意象。

从“传家无别物,礼义守书田”到“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一代代苏州人薪火相传、赓续文脉,用汇通江海的气概、滴水穿石的韧劲,守护苏州沉淀千年的文化底蕴。

苏工之美、苏菜之精、园林之秀、昆曲之雅......这方水土赋予了苏州人细腻的性格,也培育了精工细作的极致匠心,催生出“苏州制造”6家全球“灯塔工厂”、33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7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万余家优秀制造业企业的雄厚底气。

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在苏州,江南文脉的汩汩清流正从岁月深处涌来,汇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河,浩浩荡荡、奔向未来。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