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村味”赛事火出国门——体育多元功能助力中国乡村振兴(6)

体育与生俱来的人文精神和多种功能,使之在乡村振兴中负有独特而不可或缺的使命和责任。从去年开始,乡村篮球赛在贵州、青海、河南等地开展得如火如荼,当地群众放下锄头、来到篮球场,一场场精彩的球赛不仅促进了大家的健康,还丰富了精神生活,和谐了乡里。

在贵州紫云县,一场名为“五峰杯”的足球赛连续举办时间长达34年。因为热爱,20多支队伍每年定期开展角逐,为周边产业直接和间接带来近千万元的收入。

连日来,在榕江县足球场周边、体育馆外围的区域,几百个免费摊位已经摆满榕江当地特色产品。“为了让远道而来的游客、球迷能够品尝到本地小吃,我们在球场外围开设了550个摊位,让市民来摆摊。”榕江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刘义良说,“摊位都是免费的,贴线规范管理,在线内经营,保证摆摊的秩序和环境卫生。”

熊竹青是在“村超”现场意外走红的苗族姑娘。连续几个周末,她都切好西瓜、熬制杨梅汤送给现场游客解暑,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榕江西瓜妹”。她说:“‘村超’给我们带来的经济实惠真的很大,我们以前几天才能卖完的东西,现在一天就一扫而空,对于我们农民来讲是很大的幸运。”

体育赛事促进民族团结深度融合。榕江县有汉族、苗族、侗族等20多个民族,周末的“村超”比赛日,榕江县万人空巷,场内座无虚席。近万名各族群众手牵着手,围成一圈又一圈,唱跳“多耶”舞的壮观场景,成为球场边标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诠释。

“村味”赛事火出国门——体育多元功能助力中国乡村振兴

这是观众在拍摄“村超”足球赛中场休息时间的民族歌舞(6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不同村寨群众的特色表演,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碰撞,璀璨的各民族文化为‘村超’添彩。”榕江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盘英说,“村超”搭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全县各族群众、全国各地游客共享乡村嘉年华,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睦。

“体育是亿万城乡居民广泛参与的大众文化形态,能传播健康观念,宣传科学知识,移风易俗,建构积极向上、生气勃勃的乡村文化。”徐勃说,“更加可喜的是,乡村体育运动还带动了当地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

榕江县政府统计,“村超”举办的一个月时间内吸引游客42万余人次,其中本地游客30.39万人次,外地游客11.61万人次。今年5月,榕江县接待游客107.37万人次,同比增长39.7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41亿元,同比增长52.08%。台江县开展乡村篮球赛活动以来,经济增速在全省各县名列前茅。数据显示,今年3月下旬贵州乡村篮球赛总决赛期间,共接待游客18.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16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乡村篮球赛、乡村足球赛无疑是一个生动的诠释,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体现,是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贵州民族大学教授、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天翼说。

首页上一页...3456 6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