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一张蓝图绘到底——习近平总书记擘画浙江“千万工程”带来乡村巨变(2)

大江奔流有其源。

20年前,这场变革为何肇兴于浙江,理论和实践的“原点”是什么?

20年来,其旺盛生命力、巨大感召力、广泛影响力来自哪里?

20年不懈奋斗,“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浙江之窗”如何呈现“中国之美”“中国之治”?

20年后再出发,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走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又该从“千万工程”中汲取什么?

…………

“千万工程”实施20年之际,本报记者循着这张蓝图,看乡村巨变、观钱塘潮涌、听历史回响、探时代脉动,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实践伟力,深刻感悟人民领袖深厚情怀与人民群众蓬勃创造的交相呼应、激荡共鸣。

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

“千万工程”历久弥新,根在思想指引。20年擘画推动,彰显远见卓识、为民情怀、历史担当

汽笛声起,4.5公里轨道绕村,观光小火车串起竹园、茶园、果园、花园。

湖州市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昔日“脏乱差”,而今“绿富美”。

2018年9月,鲁家村村委会主任裘丽琴,代表浙江农民登上联合国环境署领奖台:“‘千万工程’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

幸福之源,饮水思源。

这是深入调研、问题导向的战略擘画——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习近平同志2002年10月到浙江工作,用了118天,跑遍11个地市、25个县。

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原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多次随同调研。顾益康回忆,一次,走访完当地安排好的村子后,习近平同志锁着眉头上了车:

“刚才看的村子不错,但哪个县市没有几个好乡村?这是不是浙江绝大多数乡村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