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时政微观察|跟着总书记学调查研究·求“效”

时政微观察|跟着总书记学调查研究·求“效”时政微观察|跟着总书记学调查研究·求“效”

实效是检验调查研究的根本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求“效”的重要性:“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问题,见到真实效。奔着有“效”去,是对调查研究的要求,也是最终的落点。

研究真问题,出实招

6月的广东茂名,骄阳似火,红荔如云。最近,一个好消息让荔枝种植户们笑容满面——荔枝能保鲜存储20多天了,这意味着全世界的消费者都可以吃到茂名的新鲜荔枝。

两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荔枝种植园考察。几名技术人员正在园中劳作。总书记同他们攀谈起来。

“下一步发展,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总书记问。

“主要是保鲜问题。以前用土办法保鲜,后来有了冷链,但也只能保存10天。如果能达到15到20天,全世界都能吃上我们的荔枝了。”

“荔枝产业要发展,不解决保鲜问题不行。”总书记对当地负责同志说,“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需要产、学、研多方面高效结合。相关部门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迅速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研发出荔枝专用保鲜移动装备机组,大大延长了荔枝的保鲜存储期。

总书记的考察调研为做好“土特产”文章作了生动的示范,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实效。

时政微观察|跟着总书记学调查研究·求“效”

△今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荔枝种植园,同现场技术人员亲切交流。

长江沿线,碧波万顷、草木繁盛。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前往长江上、中、下游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在江边走、到百姓家中看、听取专家学者意见,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长江禁渔是件大事,关系30多万渔民的生计,代价不小,但比起全流域的生态保护还是值得的”“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一系列破解关键问题的“良方”孕育而生。

调查研究取得的实效,连着真知与行动,串着信息与决策,系着党心与民心。

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

连家船民,是生活在江海边的特殊渔民,他们“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以船为家,终日漂泊”。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亲自主抓“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工作。

上岸问题解决之后,他并没有认为这件事就结束了,又去找连家船民回访。

1998年夏秋之交,习近平走进矮小的船舱,跟船老大交心。船老大叹气说道:“我们这些人一辈子靠海为生,上岸后只有一个房子,有什么用?”过了不久,习近平提出靠养殖业解决生计问题等具体办法。终于,船民们笑着上了岸、安了心、定了居。

调查研究求“效”,就是要办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促进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指出:“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

百姓的事,总书记一直惦念于心。

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习近平问乡亲们:“你们觉得过什么样的日子最好?”

有人告诉他,“不再要饭,能吃饱肚子”,下辈子“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还有人使劲想了想,大着胆子说,“将来上山干活挑着金扁担”!

时政微观察|跟着总书记学调查研究·求“效”

△2022年10月26日,陕西延安高桥镇南沟村,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果园,向现场采摘的果农了解苹果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