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乡村之美丨“千万工程”启示录之一:人居环境,打底美好乡村生活(2)

“千万工程”为何能深刻重塑农村人居环境,又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乡村样本?连日来,记者蹲点仙居眺望全省,捕捉变迁路径。

不搞一刀切

蹲点仙居,我们感受到,从垟庄村到声名在外的淡竹乡下叶村,论环境整治投入力度,论农房、景观精致程度,确实不如浙北名村,但好在山清水秀、干净整洁,农村有农村的味道。

“山区县底子薄,农村基础差,从治污、改厕到垃圾分类,我们鼓励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搞整齐划一的规划,不搞‘一阵风’的整治。”仙居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应卫忠坦言。

乡村之美丨“千万工程”启示录之一:人居环境,打底美好乡村生活

位于横溪镇与埠头镇交界处的垟庄村,原属“两不管”地带,是出了名的脏乱差。前些年,仙居开展垃圾分类试点,新村两委班子主动请缨,争取到50万元经费,清理陈年垃圾和杂物,填平旱厕和死水潭,发动村民将空地改成“共享菜园”。娄建军笑着说:“现在村里地面干净得能打滚。”

不仅花小钱办大事,当地还充分尊重农村发展规律。治理畜禽面源污染,感德村没有“一刀切”禁养,而是让生猪集中圈养、鸡鸭限时放养,既保护了环境,又开拓了增收渠道。

整个浙江农村区域差异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结合地方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农民接受程度等,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施策,一直是推进“千万工程”的原则。

当前,浙江正构建“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千万工程”新画卷。人居环境整治是给农村“打底”的基础工程,也是伴随城乡空间布局优化、人口集聚等不断演进的过程。